8月27日,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其中太阳能EPC业务上升32.4%至人民币(6.3549, 0.0000, 0.00%)10.34亿元,纯利增加7.7%至人民币2.23亿元。
这一业绩在所有光伏上市企业中当属佼佼者。对此,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在行业资金还在密集投入光伏制造业的2008年,我们就开始密切关注并开拓光伏应用市场, 7年下来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是我们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9年,原本做传统幕墙的兴业太阳能以光电建筑和光伏应用概念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2800万港币,被称为“IPO融资最少的公司”。但两个月后由于财政部与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股价飙升,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的新股股王。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和扩大,兴业太阳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里面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始终低调地保持稳健且让同行羡慕的发展速度,并成长为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标志性公司。
刘红维透露,在优化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的同时,兴业太阳能也在涉足大型地面电站的EPC和投资开发业务。“从市场布局来看,地面电站的开发业务已经从西部转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地面电站EPC收入约占光伏EPC业务整体收入的80%
《21世纪》:根据兴业太阳能2014年的财报,以光伏工程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业务板块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 61.9%,已连续两年超过 60%,可再生能源已稳固地成为集团支柱业务。那么,具体而言,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地面电站各占多少比例?
刘红维:我们的光伏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EPC项目。2014年以前,公司的光伏业务以分布式EPC项目为主,覆盖国内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在国家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公司承建的项目份额应该超过10%。我们所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屋顶电站。2014年由于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缓慢,我们开始介入地面电站EPC领域,全年地面电站EPC收入约占光伏EPC业务整体收入的80%。
《21世纪》:在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地面电站EPC业务领域,兴业太阳能未来以哪个为主?除了EPC,你们在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领域有哪些考虑?
刘红维:这两类业务我们都会兼顾,在战略上坚持“两条腿走路”。
在我们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专注于熟悉的建筑市场,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来拓展新业务。兴业太阳能1995年起步于建筑幕墙业务,2004年依托建筑幕墙业务的基础开始转型到光伏应用领域。紧跟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光伏支持政策,我们先后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地面电站EPC领域有所建树。目前,分布式和地面电站EPC是公司光伏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EPC业务属于轻资产业务,我们也在探索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开发这类“重资产”业务。 我们在完成300余项光伏EPC工程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工程经验,从2013年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目前在新疆、甘肃、湖南、广东已有190MW电站项目(包括分布式电站和地面电站)并网运营。
此外,我们2010年在珠海东澳岛投资开发了“海岛兆瓦级多能互补智能微网”,系统由太阳能电站、风能电站、蓄电储能以及柴油发电和输配电系统组成,将分散的电能通过智能微电网系统收集储存,再智能调度给不同的用户。这是我国的首个海岛兆瓦级智能微电网系统。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