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光伏行业,最火的投资莫过于光伏电站。从2015年的30多GW到2020年的100GW远景,从8%~10%的内部收益到短短两个月内的150亿融资,这无不让横跨西东的光伏电站建设场地热火朝天。
对于光伏电站,业内专业的投资者看重的不仅仅是短期的利益获取,而是更期待能像国外电站金融产品般将其升级为长期的“摇钱树”。但在资本市场的拼杀过程中,质量始终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沙滩上的城堡”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我国已建成的光伏电站30%左右质量不合格。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世民在也指出,在西北地区,光伏电站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长期高温导致组件功率下降(10~13%)以及沙尘覆盖组件表面影响发电效率。
作为整个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光伏组件的质量与光伏电站发电量、收益率、溢价价值等密切相关。但是光伏组件从包装伊始,就一直处于衰减状态,开始执行“阳光暴晒”的使命后,衰减更是急剧加速。通常来说,光伏组件在第一年的衰减约为2%,以后每年衰减约为0.7%,国标规定25年的生命周期内衰减不超过20%。
但事实上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王斯成对西部电站做的测试结果,一些大型光伏电站在运行了2~3年以后,光伏组件的衰减大概是3.8%-7%(国标应为2.7%~3.5%),其他一些小的光伏电站可能更严重。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调查结果更让人瞠目结舌,由于组件质量问题,有些建成3年的电站衰减率高达68%。如果组件一年衰减超过5%,照此速度,5年后这个电站就将报废。
这样的质量隐忧不禁让人担心,庞大的电站规模就似“沙滩上的城堡”,不仅自断了通向金融蓝海的大桥,也让整个光伏行业的奋斗成果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