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集中式逆变器的价格曾达3元/瓦,2014年初降到0.4~0.5元/瓦的行情,2014年末甚至降到了0.24元/W。这近似“疯狂”的降价背后是逆变器行业激烈的竞争。
对此,崔毅评价道:“中国很多行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很快地进入价格战。但刻意地追求价格,终究会导致质量降低,最终结果是全部受损,包括投资者、企业、用户,以及整个光伏产业,出现国内光伏电站质量不合格事件也不足为奇了。”
因此,提高行业“门槛”成个整个行业的“呼声”,高层政策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要求逆变器年产能不低于200MWp(微型逆变器不低于10MWp),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6%,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不低于94%和95%)。
4月,国家能源局也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已投运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运行质量、主要设备及部件质量情况。
在崔毅看来,由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所要求的条件并不是太苛刻,短期内难以达到产业整合的效果,“但是政策的方向是对的,应该往这个方向走。因为从欧美双反到现在,太阳能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政策限制产能问题,包括环保问题、效率问题等,可以提高行业‘门槛’,这样对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好事。”而能源局的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关键在于“执行”,将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地”。
新常态下的“走出去”步伐,需要企业技术和质量“武装”,而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是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