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130多年前,马克思对人类突飞猛进的工业文明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句话被编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很显眼的位置,但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们并未留意它的深层内涵。于是,人类在生态"荒漠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生态问题的主要诱因。其中,破坏性最大的是对化石能源的过量和不当利用。
以温室效应为例,公认的科学观点认为,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提高了0.4℃~0.8℃。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做的气候变化预估报告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其中约90%以上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是化石能源消费活动产生的。
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具有教育意义。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但是,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能源先天不足,重要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逐步提高。
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的环境问题堪忧。截至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加大。从历史上看,我国1850~1990年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5%左右,当时我国的环境压力很小。但当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排放量的24%。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推算,到2035年,我国累计排放量将超过欧盟,成为世界第二大累计排放国。
环境问题引出众多宏大命题,例如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利用、国际竞争、国民利益和人类命运……
将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外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惯用的手段。具体而言,在20世纪最后的40年里,经济迅速崛起之后,出于成本控制、劳动力缺乏、治理本国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考虑,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在这一被称为产业梯度大转移的过程中,美国也从国内转移出去40%的高污染产业。
50年前,发达国家可以用"祸水东引"的方式向世界转嫁环境危机。在互联网科技发达以及人人关注环保的今天,中国似乎无法复制美国和日本的老路。
在无法向国外转移的情况下,我国治理环境的任务艰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这种举动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学界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中国环境治理严峻形势之下的明智之举。
中国的环境治理可能会成为一代人的事业和梦想。行业估算的数据显示,中国水环境治理的总花费将达2万亿元,而空气环境治理的花费也与之相当。治理两项环境污染共计需要4万亿左右的花费,而我国政府2012年的财政总收入才11.72万亿。具体切实的经济花费可以计算,但时间成本这种无形价值可能是中国一代人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