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客户急需在20天内拿到太阳能光伏电池或组件时,中国公司恐怕要错失这单生意了。因为走海运大概需要35天时间,而空运的价格太过昂贵。
如今,铁路运输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3月13日,一列装载着英利集团1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从河南郑州出发驶往德国,成为中国首趟光伏货运班列。15天后,这趟光伏班列将抵达终点德国汉堡。“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对于那些要货很急的欧洲客户,铁路运输的方式能够及时将产品运抵欧洲。”英利光伏电力(国际)集团总经理耿浩对经济观察报说。
对于这种新的尝试,业内也普遍看好。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磊称,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价格锁定、毛利降低的情况下,有了这么一种物流新方式,既加快了到货时间,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新尝试
过去,中国的光伏产品主要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抵欧洲,通常需要35天左右。而通过中欧班列,仅需15天便能抵达,时间上缩短了约20天。
据了解,这次运输的1兆瓦、6个货柜的产品运输费用不到30万元。而如果选择空运的话,则需要约170万元的。在成本上,铁路运输能够节省82%资金。
欧洲光伏市场曾一度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的80~90%出货量,到2014年约占到20%。此后,随着欧洲各国政府补贴下降以及“双反”等因素影响,该比例有大幅下降。“但欧洲市场依然是主流市场,哪个光伏制造企业都不会说会放弃欧洲市场。”耿浩说。据他介绍,英利现在在欧洲市场依然有着400~500兆瓦的出货量。而通过铁路运输将光伏产品运抵欧洲市场,缩短了货运时间,降低了运输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英利使用铁路运输的运输方式将产品运抵欧洲市场的想法早在一年多前就有了。而对于政策的把脉,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比较擅长。
自从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后,苗连生便开始琢磨如何将自己的光伏生意的机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现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大概是在2013年的10月份,苗连生决定要在运输方式上做些尝试,利用中欧之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将自己的光伏产品运抵欧洲。
为此,从那时候开始,苗连生便开始去郑州及西安考察。与此同时,也邀请了国际铁路货运公司的高层前来英利参观。
最后,苗连生选择了与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称“郑州陆港”)进行合作。2013年7月18日,郑州国际陆港刚刚开通了第一列通往欧洲的班列。
这趟郑欧班列的起始点是郑州,终点德国汉堡,将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途经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等5国,最终抵达德国汉堡,全程100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