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西部行一路走下来,老红更加尊重北京木联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木联能”)了,因为走过的5个光伏电站,3个使用的智能管理系统都贴着“木联能”的标签。
光伏产业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但有一点应当是确定的: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市场。按照规划,还有6年时间,将要实现100GW这个数字。于是又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能把100个GW的发电效率通过管理提高1%,一年的新增发电量就是10亿度,新增价值就是1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当前光伏电站电池板发电效率的衰减问题比较严峻,这其中既有产品质量问题也有后期管理问题。光伏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就是帮助人们尽快发现问题、尽量减少损失。随着光伏电站规模的迅速扩大,智能管理系统的价值日益凸显。“老红光伏西部行”考察电站,如果不涉及智能管理问题,这个考察一定是有缺憾的。
木联能长期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合作,共同研发了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信息管理平台、可再生能源信息网、可再生能源信息资源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木联能一直在研发光伏电站CGD智能管理系统,探讨如何提高那“1%”的问题。迄今为止,全国采用木联能智能管理系统的电站并网总量超过2.5GW,占据着商业智能管理系统50%以上市场份额。所以“老红光伏西部行”决定重点关注木联能的光伏电站智能管理系统。
出发前,木联能的总经理李伟宏好意劝导老红:了解光伏电站智能管理,不用像了解其他管理模式那样辛苦地跑到现场,互联网时代,智能管理的使用价值在木联能北京总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老红的想法略有不同,便开了一句玩笑: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客户体验”,考察木联能智能管理系统,没有了“客户体验”,你不会满意,老红也不会满意,如果只有一个“客户体验”,我们都不会满意。于是,考察智能管理的使用情况就成了“老红光伏西部行”沿途所有电站的必修课程。
在黄河水电公司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老红看见,一个300MW的光伏电站,就涉及光伏板、汇流箱、逆变器、箱变等十万件以上的设备,是机器都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快速而精准地找出故障设备所在、确定是维修还是更换,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收益。人工巡查故障几乎是大海捞针,高水平的智能管理可以最快速度地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底黄河水电公司光伏电站持有量是1.087GW,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持有者,也是木联能智能管理软件最早的使用者。目前,公司十几个电站都在使用木联能的系统。
在甘肃武威中国水电建设光伏电站,负责人郑志平说告诉老红,虽然以前有过六年的风电站管理经验,但直到一年前来到这个电站后才知道智能管理,并体会到它的价值。风电的管理是一个场站范围的比较粗放的管理,而光伏的管理则是下沉到每一个组串、每一个电池板的细节管理,二者的管理思维和成本是不一样的。“用了木联能的智能管理软件,一是人工成本大幅下降,过去全场680个汇流箱都是通过人工去查找问题,现在不用了;二是过去发现问题是靠人工被动查找,现在是靠管理软件主动告知你出问题了、出在哪儿;三是过去设备出了问题不知去找谁,现在木联能24小时在线解答问题,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发电量。这个电站是中国水电建设的第一个光伏电站,相信今后再建电站还会考虑使用木联能的智能管理系统。”
在航天机电中卫光伏电站,作为电站运维专家的航天机电运维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琼,对智能管理和木联能都有着深入的研究:“首先,电站运维的核心是智能管理,电站运维的水平也体现在智能管理的技术进步水平。”他认为智能管理应当具有三个层次的价值:第一,用智能管理代替人工检查。第二,用智能管理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第三,用智能管理提前发现问题。航天机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光伏电站专业化运维管理,因此高度重视智能管理的价值;其次,采用木联能的智能管理系统前,航天机电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最终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了木联能。现在看来,使用结果还是不错的;最后,包括木联能在内,目前所有光伏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还只停留在事后信息提示阶段,距离主动预警事故发生的真正智能管理还差得很远。他对老红说,如果你见到木联能的负责人,一定要告诉他,智能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当包括电站内部和电站与电网的相关部分。目前的智能管理只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还没人做,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
走了这么多电站,如果要问老红对智能管理的认知是什么,那就是它应当包括两个维度:快速告知问题出在哪儿;大规模、长时间的数据积累预先告知将要出什么问题、出在哪儿。如果要问老红对智能管理最切身的体会是什么,那一定是“《老红光伏西部行》正泰篇”那张工棚前照片的拍照过程。要拍照了,却找不到一个人帮忙,因为都去检查设备了。老红相信,如果智能管理达到一个更高水平,就不需要在荒原上等了半小时才有人来帮忙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