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持续增长,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严峻挑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由清洁能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加快建立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目标。
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2月3日在北京提出到2050年将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如果将刘振亚董事长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目标定义为能源互联网的“共产主义”,那么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实现就是“社会主义”,然而,我国的能源互联网发展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由于笔者能力所限,本文仅就能源互联网在“初级阶段”的发展形态、以及在能源互联网的实践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与大家分享,并以此尝试探寻解决之路。
一、“初级阶段”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形态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相融合的全新的能源生态系统。具体说来,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依托能源物理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开放平台,自主、平等地进行能源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多边交易,实现能源系统效率最优和能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是能源结构生态化、产能用能一体化、资源配置高效化的全新能源生态系统。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互联网式的电网。能源互联网把一个集中式的、单向的电网,转变成和更多的消费者互动的电网。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的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能源互联网的“初级阶段”将主要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能源互联形态:
1、应用互联网形成对发电设备、技术、服务进行在线评价及选型,培育电子商务及O2O服务业态、并以此促进装备技术的生态化发展。
2、形成以气象大数据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规划、综合利用体系,实现对电网建设、区域新能源发展的一体化发展。
3、通过互联网对发电侧进行远程智能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通过对发电场的数据监控,提升资源配置最优化。
4、以互联网为手段对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利用、运行、维护进行监控与管理。
5、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的智能化与互联网化程度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6、在需求侧依托互联网模式形成智能用电服务市场。
二、当前能源互联网主要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以安全、隐私权等理由反对互联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制法规的健全,这些担心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传统互联网涉及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技术均已成熟,然而,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过程中遇到不少障碍,另一方面则是在能源互联网大势所趋之下,处于行业之中的相关企业,互联网思维转型较慢,同步带来的则是产品互联网化的前瞻性及适应性不足,以及制度建设制约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终端数据采集与信息输出亟待标准化、互联网化:在能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方面,不同企业生产的设备输出信息格式不同,如风机、逆变器等,这是对以信息交互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能源终端采集设备的互联网应用设计不足,即插即用的终端设备在市场上凤毛麟角,这导致数据调用程序复杂,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成本上升。
2、能源互联网创新更需要制度保障:在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行业,考虑到国家能源及电力安全,国家电监会34号令明文规定,电力设备“三遥”(遥信、遥测、遥控)操作中的遥控操作,必须通过电力专网进行,不能使用公网,以免信息泄露,引发安全事故;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能安全2014年37号文《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在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风险评估、信息通报、应急处置、工控设备安全性检测、专业人员管理、容灾备份、安全审计、信任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在信息传输及交互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与要求,对于以“公网”为依托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在信息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国家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不难看出,新的电力体制改革主要是推进电力领域价格改革,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电企业与用电方将通过电力市场直接或竞价上网交易,这就必须依托互联网强力支撑。
三、解决思路与建议
“如果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能源互联网必然和信息互联网、交通网一样,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面对能源互联网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如下思路,供行业朋友们讨论:
首先,建立能源互联网的主管部门,成立专业协作组织,负责能源互联网的体系建设、行业沟通与协作。组织制定行业规范,保护能源互联网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发电企业、电网公司、政府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提高能源互联网应用水平,普及推广能源互联网应用,积极参与国际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中国能源互联网健康发展。
其次,完善与出台一系列促进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适应性法规与条例。解除能源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的“紧箍咒”,确保能源互联网创新在合法依规的基础上进行。
最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实践,尤其是在基础数据规范、传输标准、存储安全、分享机制方面,逐渐达成行业共识,构建能源大数据平台。
能源互联网是基于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实现这个构想还面临许多很多困难和挑战,但笔者坚信,能源互联网的“初级阶段”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会快速完成。
文/韩东升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