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强调,新能源产业的大趋势不会受到低油价的干扰。过去五年来,全球每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达到266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投资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与石油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尽管风能和太阳能补贴显著减少,这两个行业仍然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相关行业提高了成本效率。
德国资深分析师麦克克朗也指出,德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更多使用火力发电。油价下跌带动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这将鼓励电力企业多利用天然气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重要的是,低油价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动。这将反过来提高用电需求,缓解电价上涨带来的政治纷乱,为增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创造条件。
全球风能理事会总干事史蒂夫·索耶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全球风能的投资主要是在政策支持的框架下进行的。欧洲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制订了具体的目标和政策措施,不会因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改变。
通缩风险成为抑制消费的不利因素
低油价对欧洲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加剧通缩形势。2014年下半年,欧洲月度通胀率数据徘徊在0.4%和0.3%上下,远低于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德意志银行研究所研究员斯特凡·施耐德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几个月欧洲的通货膨胀率甚至可能为负数。这可能成为抑制消费的不利因素。因为如果消费者预计商品还会进一步下跌,他就不会心甘情愿掏钱包。
此外,低油价虽然有助于欧洲经济复苏,但并非灵丹妙药。当前欧元区平均失业率在11.5%以上,在某些南欧国家,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0%。结构性问题不解决,欧洲经济的长期复苏前景难以明朗。施耐德表示,欧元区出口2015年可望增长3.5%,但进口增速也不低,两者相抵,净出口对欧洲增长的效果有限。其次,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新兴市场国家赶超效应仍在发酵,这给欧洲国家出口带来激烈竞争,甚至导致其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比如德国过去以出口立国,如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缩小。考虑到上述因素,2014年11月底,经合组织警告欧元区“或许已滑入持久性的停滞陷阱,若经济增长停滞或通胀预期进一步降温,则将面临通缩风险”。
另一方面,《金融时报》认为,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正游说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油价走低无疑为他推动进一步量化宽松提供了“弹药”,届时欧元可能进一步走软,有助于欧元区国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