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此同时,为缓解“用工荒”难题而推动的“机器换人”运动,却实际上也为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带来了机遇。
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介绍说,“机器换人”是以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工艺、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减少用工、优化就业结构;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来促进制造业的提升。
危机激发的新机遇
“实际上,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对浙江光伏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无奈,又是机遇。”在赵永红看来,对于正在大力冲刺平价上网的光伏发电来说,这其实是一次难得的降低成本和提升产业质量水平的历史机遇。
她表示,光伏产业的“机器换人”工作,带来的是发展思路的大变革,通过制造业大数据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跟踪平台的构建,企业可以成为细分领域的专业制造商。“这成为了浙江光伏产业的发展新思维。”
据了解,通过“机器换人”,光伏制造企业的用工明显减少。
据自动串焊机专业生产商浙江康奋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天挺介绍,一条100兆瓦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如果焊接工序全部用人工,大约需要66名焊接工人,而采用自动串焊机后,仅需要6人。
“如果以每人月薪3000元计算,一年下来节省的人工成本约200万元。而一台国产自动串焊机的售价约为150万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
同时,自动化改造还带来了明显的产能提升,此前66名焊接工人的人工焊接线,每小时产能约为60个标准组件(60片电池,250瓦),而使用自动串焊机,则将产能提升到了1300片/小时。
不仅如此,生产质量也更加稳定,“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使用自动串焊机还能将焊接工序中的碎片率降低到小于千分之二的水平。”任天挺说。
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吉瓦,实际在产产能约为40吉瓦。其中,使用手工焊接的生产线约占80%,如果以每台(套)自动串焊机对应30兆瓦的年产能计算,则需要约1300台(套)的自动串焊机。
“如果加上海外市场500台(套),再考虑到后期增加产能,估计未来三五年市场对自动串焊机的需求应该在1800台(套)左右。以国产设备售价150万/台(套)计算,则对应的市场价值大约接近30亿。”任天挺估计道。
据光伏装备行业一位资深专家介绍,对于国内光伏制造行业现有产能来说,由于前后道工序之间的连接较少,因此更适合半自动化的改造。其中可以实施改造的工序,主要集中在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环节。如果以40吉瓦在产产能的半自动化改造计算,将需要约40亿元的新设备,如果实施全自动生产线升级改造,则可以为光伏装备行业创造超过100亿元的市场价值。
“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对现有光伏制造产能的升级换代,会带来大量的‘机器换人’需求。重要的是,这也正是光伏制造规模化生产中提升质量水平的必然方向”,上述资深装备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