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政还鼓励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进入光伏行业。王国栋认为,国家出台了利好政策,基金有望大举涌入。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稳定,回报时间长,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因光伏产品质量不过关,而造成发电效率衰减。不过,这次新政也强调,建设单位采购招标时应采用获得认证的光伏产品,产品质量有保证,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这样一来,光伏企业贷款容易了,客户可以不用投一分钱,就能坐享收益,相信会有不少客户愿意安装光伏太阳能。”王国栋说。
期待出台地方补贴
近期,在下游市场需求复苏拉动下,多晶硅市场行情逐渐回暖。8月1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9月1日起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这一决定更是给多晶硅企业喘息之机。市场复苏后,湖北光伏企业加紧了项目建设。
11月2日,在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淅河马鞍山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中国化工报记者见到6台大型机械、30多名工人正忙着吊运和安装支架,已安装好的光伏面板连接成片,成为荒坡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据悉,该项目是湖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占地3000亩,由湖北省能源集团与湖北齐星集团公司投资9亿元新建,目前已安装30兆瓦,整个工程将在12月底建成,建成后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目前,晶星公司年生产能力120兆瓦,年内新上一条生产线后,产能将达到300兆瓦。随州能生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光伏组件等,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徐德说。
2008年,齐星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晶星多晶硅产业园,开启了随州光伏产业的新纪元,2010开始试产。随后,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光伏产业走向低谷。
“逆境中,进则活,退则亡。”面对多晶硅的不景气,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表示,当时齐星集团旗下的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作重心转向完善多晶硅产业链,主攻光伏产业下游高端产品,向单晶硅、切片等产品进军。经过一年多的磨砺,晶星公司拥有了从多晶硅到光伏电板的整条生产链,也为该公司抵御寒冬增添了砝码。
晶星公司于去年8月启动已停产1年多的多晶硅生产线,抢占市场。尽管市场复苏了,但是想起近年的市场寒流,光伏企业依然心有余悸。“如果省内能早日出台地方补贴政策,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湖北省内多家光伏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化工报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心声。
据了解,目前根据国家要求,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十余省份已出台光伏发电的地方性补贴标准,而湖北至今迟迟未出台。
“因为我省的地方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台,也导致不少省内外光伏企业对我省光伏市场开发积极性不高,有的本土企业甚至将更多精力放在省外。”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