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傅成玉的战略架构,未来中石化将实现经济实体市场化,“总部集团只是个控股公司,会完成从管资产变成管资本的转型,经济实体部分都是市场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进了二十余家战略投资者后,中石化吸引社会资本的销售公司也已将目标瞄准了资本市场。
目前,虽然中石化销售公司的上市事宜仍有待董事会成立后决定,但傅成玉在此前的一次会议中则透露,“股东要求上市的话,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就上市,而就目前的了解,他们都有这样的要求。”
管清友表示,中石化销售公司如果成功上市,将是石油行业破天荒地第一次将销售板块单独IPO,而中石化与互联网企业、广告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合作将推动下游销售板块转型。
“未来中石化的销售板块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形态,不再是油品供应商,资本市场需要重新定义中石化销售公司。”管清友说。
再度发力新能源
傅成玉在中海油搭建的新能源业务陆续被剥离后,中石化则重新拾起了绿色能源公司的头衔。
上述中石化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中石化近期在新疆成立的以地热资源、余热发电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公司只是中石化在新疆发展新能源的一个后续举动。早在今年6月,中石化就与新疆自治区方面签署了协议,在新疆成立了新能源总部基地。
除此以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石化目前在销售端的加气站网店布局也仍在提速。近期,中石化位于杭州余杭的LNG加气站已完成首次LNG公交车加气,这也是继中石化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推行“油改气”后在销售网络搭建新能源业务的又一动作。根据此前中石化的规划,其旗下约3万个加油站未来都将改装或新增LNG和CNG加气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煤制气、生物质能等领域持续发力外,中石化也将资本砸向了太阳能光伏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中石化与河北光伏企业昊德合作的滨州无棣加油站太阳能复合系统工程竣工。
而今年2月,中石化旗下依靠地沟油原料生产的生物航煤也正式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吕大鹏表示,拿到生产许可证后其后续的商业化运作“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据记者了解,中石化的生物航煤项目将主要由旗下镇海炼化公司承担,“目前只有镇海炼化一个生产基地,如果市场需求良好,我们的很多装置都可以通过改造实现生产,所以技术上不成问题。”吕大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