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家能源局针对目前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项目投资开发环节资源配置不公正、管理不规范和不同程度的投机获利现象等问题下发特急文件《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这是本月国家能源局第三次出台相关文件。力度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不但将光伏项目前期开发投机行为路径封死,为规范光伏项目前期开发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强调了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并对社会公布。这对于我国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持有光伏电站的投资主体越多越有利行业发展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确实有部分光伏电站项目存在质量问题。而这些电站项目也通过了相关的验收,那么问题可能就是出在验收标准不够完善上。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光伏行业内的标准建设归口比较复杂,而现有的很多标准都是照搬传统能源的标准,有一些并不适用于当前光伏行业现状。
笔者曾到过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多个集中式光伏电站大省采访,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发现光伏电站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现象多数出现在部分项目投资企业只是拿到项目后迅速建好,但并不打算长期持有,而是转卖给其它公司的模式上,因此建设过程中企业自我要求的标准并不高。光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在25~30年持续稳定的提供零成本的清洁能源,因此这种低标准项目的情况显然有悖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初衷。
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公司南疆分公司负责人岳志贤告诉笔者,一个3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大约需要员工15人左右运营。连续运营25~30年,人力成本并不低。因此,很多投资主体并没有意愿或者不具备长期持有光伏电站的条件。而只有打算长期持有光伏电站的投资主体,在采购和施工中才会有高标准要求的内在动力。“如果在建设电站的时候不提高标准,以后运营起来会很麻烦。”岳志贤告诉笔者,“打算长期持有电站的投资主体越多,越有利于行业发展。”
光伏行业分析师郑佳明告诉笔者,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主体都具备长期运营的条件,而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光伏的背景下,难免会出现建好了转手卖掉,快速回收资本的情况。在目前需要消纳过剩光伏产能的背景下,对光伏产业当下发展也是有一定益处的。因此,不论是因为长期持有而产生内在的高标准要求也好,还是短期持有转手套现的模式也好,对于光伏行业的高标准建设要求都是必要的,可以说主管部门这次出手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