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并网发电的中电投柯坪一期光伏电站监控室内,记者看到日发电量的数字正在向上跳动,该电站目前装机规模在2万千瓦,另有6万千瓦年内可建成并网。
除中电投外,目前已签订投资协议的企业共计30多家,其中不乏粤水电、中节能、正泰、日月新这样的光伏名企,已签约的规划总容量多达150万千瓦,超出园区规划30万千瓦。其中,已完成可研报告的有10多家,涉及总容量30多万千瓦;已动工建设的有5家;建成的有3家。
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园区内除中电投一家光伏电站2万千瓦实现并网发电之外,另外2家共4万千瓦尚未并网,其中名为“爱康”的光伏电站已经历2次易主,名为“海润”的电站刚刚实施股权转让。
对此,颜画坦承,目前光伏发电行业确实存在各种乱象,比如一些关系户拿到发电指标后直接高价倒卖,还有一些企业建完电站后整体出售。
“为杜绝倒卖指标的情况,我们产业园只引进具备光伏发电全产业发展的企业;为杜绝整体出售的情况,我们从去年底开始,在与进驻企业签约时就明确规定,企业法人、股权等变更必须获得当地政府同意。”颜画告诉本报记者。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乱象,还是与光伏发电产业的准入门槛过低有关。阿克苏地区发改委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南疆分得的70万千瓦发电指标分散到了几十家发电企业,仅阿克苏地区就有近40家企业参与到竞夺发电指标的竞争中来。一些注册资本才100多万的中小企业拿到指标却无实力开工建设,只有把指标转手倒卖掉;还有一些拿到指标的企业实际上是电池板及各类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厂家,以销售电池板为主,这类企业占到一半以上,他们的惯用做法就是电站建成后整体出售,只建不运营,其设备质量令人堪忧。
上述官员称,要遏制光伏发电产业的各种乱象,提高准入门槛势在必行,比如对参与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行业地位、技术含量和可持续开发等作出具化要求,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带动更多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