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LD K太阳能有限公司(在临时清盘)10月22日宣布,其三家美国子公司LD K S olarS ystems,LD K S olarU S A .及LD K S olar T ech U S A,正式提交破产申请。基于美国《破产法》第15章的保护规定:在美外国公司可以通过海外重组的方式,避免在美债权人和应付账款所有人的追讨欠款。提交破产有利于赛维LD K摆脱一定债务,推进其他重组。
继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后,江西赛维LD K亦进入破产重组流程,世界光伏产能最大两家公司先后陷入窘境,是整个光伏产业寒冬的缩影,也折射着这个行业畸形的膨胀之路。
“融资-扩张-融资”的手法仍在续演
不停融资,不停扩张,赛维LD K在光伏死亡游戏上玩了7年,创立6年营业额翻了23倍。但2011年,赛维LD K原董事长彭小峰豪赌多晶硅,融资2.4亿并签订对赌协议成为击倒赛维的导火线。如果年底多晶硅无法在香港分拆上市,将在原2 .4亿认购基础上追讨23%内部回报率,而此时赛维的“短期贷款及即将到期的长期贷款”已经攀升到15亿美元。
但这一年整个光伏产业遭遇产能过剩,赛维存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亿美元,净利润亏损54亿美元,2011年Q3财报显示,赛维负债率达到227%.不出意外,赛维多晶硅业务年底难以如愿上市,而赛维总投资100亿的多晶硅项目在沉重负债下却无法生产,再加上2013年北美、欧洲两大主要光伏市场对中国企业“双反”雪上加霜,直至今天终于宣布破产。
但彭小峰依然寄希望破产重组可以“卷土重来”。今年9月,彭小峰辞去赛维LDK董事及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赛维LDK任何职务,其身份只保留了子公司SPI董事长。SPI是赛维LDK 2011年收购的美国场外市场OT CBB上市公司,而在今年8月的财报表明,它成为赛维LDK的“增长平台”。短短一年,完成了5000多万美元的私募融资。10月7日,SPI再度出手,与恒大集团联手12亿港元认购国藏股份,同时恒大以3000万美元代价购买了SPI公司3.95%的股份———其“融资-扩张-融资”的畸形链条还在继续延伸。
今年8月,斥资百亿却停产两年,压垮赛维的赛维LDK (LDK .N YSE)下属多晶硅厂马洪硅料厂首炉多晶硅终于正式出产,业界预期:赛维卷土重来似乎还有机会。
光伏过冬关键是打开国内市场
“目前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欧洲的‘双反’调查。这是光伏的主要市场。”慧能阳光电子CEO任凯告诉南都记者,要想光伏熬过寒冬,国内市场需要打开,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这一年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文件,关键是各级政府需要落地,这个周期至少要1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淘汰小型、落后的企业。”
事实上,政府过去对光伏扶持主要面向企业。赛维创立初期,上余市政府为其融资2亿元,而两年后上市,上余市政府亦获得2亿元本息及巨额财政税收。这也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效仿的对象。但任凯认为,政府的支持应该是面向行业而不是企业,这只会催生“大而不强”的怪胎。“补贴是为了以后取消补贴。像这次赛维破产重组,只有加强良性导向,淘汰小型企业,才能让行业良性发展。”
光伏产业主要是地方基站及分布式基站两种模式,后者对于光伏组件效率更高。但相比于地方基站8元/瓦的初始投入,分布式的初始投入需要高出2元/瓦。任凯认为,如果取缔补贴,大部分企业会选择效率更低,但成本亦更低的地方基站,无法正确引导市场。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的现场会,表态分布式光伏补贴最高达到0 .45元/度,并表示“如果分布式项目售电不达预期,可以转向地面补贴。”与此同时,分布式电站的备案程序也比地面电站短半年左右时间。
但任凯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目前,分布式光伏的初始投入需要10元/瓦以上,居民电费0.4元/度,加上补贴就是0.95元/度,投资回报期需要8年以上;工业用电电费较高,但回报周期也需要6年以上,要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的话,需要将回报周期降低到5年左右。”据其介绍,目前上海、浙江、河北等极少数省份有省级补贴。“比如上海省级补贴0.4元/度,这才能推动市场。我们呼吁各个省政府也可以出台补贴方案。”
责任编辑: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