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被问道的一些问题,做个统一解答,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一、关于光伏组件效率的问题
大家在很多政策里都会看到这样一条: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
在此,要强调的是“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般,60片或72片光伏电池经过串并联后,封装后制作成光伏组件。由于电池片之间的差异和封装过程,转换效率肯定会降低。因此,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肯定要低于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技术规格书中,都会清楚的标明这一型号组件的转换效率。目前250W系列的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大概在15~16%之间。
理论上,尺寸、标称功率相同的组件,效率肯定是相同的。光伏组件是由电池片组成,一块光伏组件通常由60片(6×10)或72片(6×10)电池片组成,面积分别为1.638 m2(0.992m×1.652m)和3.895 m2(0.992m×1.956m)。
辐照度为1000W/m2时,1.638 m2组件上接收的功率为1638W,
如果输出功率是250W,则效率=(250/1638)=15.3%;
如果输出功率是255W,则效率=(255/1638)=15.6%。
因此,功率W=光伏组件受光面积S×光伏组件转换效率t
二、发电量计算的问题
我一般习惯用下面这个公式求发电量:
L= W×H×η
L—— 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kWh;
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kW;
H—— 光伏电站的峰值小时数,h;
η—— 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
解释一下峰值小时数H。
一般从气象站获得的观测数据为“水平面总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