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将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给各类用户,形成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日前在美国举行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2014年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首次提出这一通过洲内、洲际和全球电网互联,实现全球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宏大构想。
刘振亚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能源互联网能将世界能源生产进行最优的配置,从而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可以说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和平高效利用能源的必由之路。
将世界能源连接起来
在能源问题上,一方面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共同的家园。尽管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需要采取一致行动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是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围绕碳排放的博弈仍然错综复杂。
这是人类发展的魔咒。世界大战没有使人类灭绝,而气候恶化和环境污染却能使人类灭绝。摆在人类面前的,不是谁比谁先死的问题,而是最终都要灭绝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解决能源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能源问题,必须依靠全人类跨地域、跨种族、跨国界、跨文化的合作,这主要依赖于建立全球的能源互联网。
化石能源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进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生产,人类将处于倒退状态,直至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人类大规模死亡。而规模化生产可再生能源,必须克服空间障碍,到最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地方去建设基地,然后用能源互联网将能源输送到世界各地的负荷中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来的能源生产基地和负荷中心可能相隔万里,可再生能源云里的电能通过能源互联网输送到世界各地的负荷终端。
能源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全世界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通过一个有形的网络进行互联。世界各地的气候和地理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风力发达,比如荷兰,那个国度里是天然的风力发电基地。有的地方是太阳能发电的天堂,比如北极和南极,一年当中有长达6个月的无间断日照,极昼能提供稳定的太阳光。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畅想,可是不切实际。人们会以能源安全为理由,拒绝这一计划的实施。无独有偶,过去,那些以信息安全为由反对互联网的人,此刻也许正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快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互联网世界里,日渐完善的法律和安全技术,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果全世界的能源都能连接起来,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本身通过战争来解决资源问题的可能性变小了。对于自然灾害,能源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将每一个节点变成了网状保护,迅速恢复供电的能力大大提升。
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能源互联与能源独立,选择哪一个?许多国家都在谋求能源独立。笔者以为,独立的原因不外乎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安全感造成的。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遭遇观念、组织、机制三大挑战。首先,这涉及到能源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能源独立基于狭隘的本位主义,其视角框定在自给自足的封闭思维中。而未来必然是能源互联网的时代,能源互联网可将世界能源生产进行最优配置,以降低能源生产成本,促进能源技术更新,避免能源浪费。除此之外,能源互联网还能减少因争夺能源资源引发的战争。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要把人们的观念引导到能源互联网的思维上来,还需要进行旷日持久的不懈努力。
其次,是组织的挑战。谁来牵头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还是总部设在美国的联合国,或者是美国、俄罗斯、德国,还是中国?也许是像笔者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在文章里建设能源互联网。但现实总是从梦想开始的,笔者确信无疑。所幸的是,笔者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大势所趋》一文出炉以后,得到了能源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先生率先提出了要将北极和赤道连接起来,为全球人生产可再生能源。笔者确信,全世界有志于人类和平发展的大企业才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主心骨。
再次,协调机制如何形成。尼罗河的泛滥,让沿河而居的各个部落逐步学会了合作,人类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但是,这种团结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这是能源互联网要向信息互联网学习的,每一个具有责任和担当的国家都要在能源互联网的构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笔者认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在管理层面,成立一个能源互联网项目中心,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抽调管理专家担任项目人员,组成一个国际化的项目部。在技术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各国的长处。例如,德国和西班牙在光伏发电方面有比别国更多的经验,那么,在能源云的建设过程中,这两个国家就可以专注于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和管理光伏发电站。荷兰的风电发展在世界上领先,那么荷兰就可以负责风电场的组织实施。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方面技术一流,那么就负责为世界联网。美国在通讯技术方面颇有建树,那么美国就搞电力调度和通信设施建设。
能源互联,中国该做些什么
在此次年会上,刘振亚还特别指出,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两个替代”,既面临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社会环境、能源政策、市场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挑战,需要各方面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增进信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要从三个方面做出表率。
第一,要建立能源互联网研发机构。这个机构负责开辟一门新兴学科,就是能源互联网学科。用互联网的思维,对世界能源格局进行重新定义。这个研发机构的总部有必要设立在能源观念落后的美国,用研究成果引领美国进行能源观念的转变,从而把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团结到能源互联网这个于人类有着终极意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同时,要在欧盟设立分部,用研究成果和新的能源观念去感染欧盟如德国等国,让世界相信,新的能源消费与生产的革命由中国来发起,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要敦促国际社会建立能源互联网国际组织。能源互联网既是旗帜,又是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研发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组织,将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这个组织的成员要涵盖有责任感和愿意承担责任的一切国家,不论国家实力与大小,能源互联网要体现公平、自由、和谐、分享的精神。这个组织可以由中国作为发起国牵头组建,建立组织的章程,明确组织分工,并开展日常工作。
第三,要建立能源互联网局域网模型。这就是说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局部的能源互联网,在国内建立大电网连接的能源互联网,为下一步进行世界电网互联奠定基础。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尝试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电力的互通互送,做到国与国之间的能源资源交换与配置。这将为能源互联网积累外交和技术上的诸多经验,使得能源互联网实现全球互联向现实更迈进一步。
【无所不能特约作者,夏伟,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