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上海,清凉温润,黄浦江畔雾霭低沉,这是自2000年以来,上海最凉爽的夏天。
8月21日,在外滩中山路100号金外滩国际广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揭牌开业,备受瞩目的中民投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中民投从酝酿到成立,用时不足一年,组建过程之迅速,出乎各方预料。这家背靠全国工商联,挂名“国字号”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与18年前应运而生的“同门师兄”中国民生银行的组建情形颇为相似。
1996年,在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的力推下,中国首家由多位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诞生。如今,59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民投。虽然从筹备开始就备受争议,中民投仍被各方视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自诞生之日起,中民投便镌刻着民营资本的烙印,携带者产融资本的逐利基因。未来它有望撬动数以万亿级的金融资源,为民营企业开启资本市场各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
中民投将采用集团公司和若干家标准化子公司的两级管理模式,子公司作为投资运作的基础平台,将从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并购入手,试图通过五年至七年的发展,构建一个横跨实业和金融的产融平台。这一大胆构想,亦引起业界争议不断。
与其他产业投资集团最大的不同在于,中民投将整合和利用金融资源和产品,通过重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推进产业整合。
中民投计划成立九家标准化的子公司。其中,中民新能源为运作平台,推进国内光伏电站的投资和整合,消化过剩的光伏制造产能,相关投资收购已经实质性启动。钢铁行业计划成立中民矿业物流,并组建民营钢铁联盟,推进民营钢企之间的整合并购等等。
中民投开业前夕,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两度接受媒体采访,谈话间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
但对于中民投选择过剩行业进行产能整合的做法,业界颇多质疑。其整合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盈利的结合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认为,中民投参与钢铁行业整合需要跨过四道难关:史上最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庞大的资金需求、高端人才技术团队以及复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利益,整合远比想象的难得多。
在董文标眼里,起步之初的中民投形似摩根。在20世纪初期极具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的年代,摩根家族缔造了美国金融、产业神话。如今的中民投,能否书写摩根的传奇?
经营传统商业银行与驾驭产融集团有着本质的不同,以董文标、李怀珍为核心的高管层能否借此实现转身?
从国际经验看,GE(通用电器集团)被视为产融结合成功经典范例。反观国内,产业、金融几经分合,有中信集团的正面样本,也不乏“德隆系”的负面典型,2008年以来,产业资本向金融业渗透显着提速,新一轮产融结合呈现升温之势。
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它突出表现在产业、金融组织的相互投资。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曾撰文称,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依然处于市场化的过程之中,大型企业产融结合一定要合法、合规经营,不能因为企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违反金融监管的要求,更不能通过非法的关联交易为股东谋取利益。
500亿产融资本
8月21日上午,金外滩国际广场23层中民投总部会客厅,各路来宾相谈甚欢,董文标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刚刚冲洗悬挂的相框说,“这是五天前中民投济州岛会议的全家福”。照片中,董文标前排剧中就座,三排近50名公司中高层人员逐一排开,右臂竖立,拳头紧握,面带微笑,精气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