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主体主要有几大类:光伏制造企业、五大电力集团和部分民营企业,光伏电站建设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平均每百万千瓦,需要投入资金约70亿元,而民营电站大多装机容量小、地区分布分散零散,盈利状况不佳。
不过,光伏发电行业由于技术瓶颈尚未突破,整个行业享受着很高的上网电价财政补贴。按照新能源光源区确定电价,0.95元到1元每千瓦时,政府补贴0.42元每千瓦时。高额的财政补贴,是支撑整个行业商业可持续最核心的因素。
提升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中民投为何瞄准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董文标的答案是:中民新能源的优势恰恰在于极低的融资成本和新技术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中民投第一批子公司中,中民新能源是较早设立的一家,注册资本金80亿元。公司计划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能源行业转型,成立大型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在光伏行业的产业链上,中民投选择了电站建设,不会涉足光伏制造。今年计划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00万到500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中民新能源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收购、整合小的光伏电站,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建设新电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会引入产业链分拆的理念,组建三个专业化的子公司,分别为光伏组件采购、电站建设、设备运营维护三个子公司。董文标将此称之为产业链分拆整合的金融思维,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业务细分后,像组建后采购和设备运营维护这两大专业的子公司是轻资产公司,而电站建设是重资产公司,重资产公司可以在一开始投资建设阶段,引入产业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并撬动商业银行信用。事实上,在近几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后,有些银行,特别是国开行大幅度增加了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支持。
目前的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普遍较高,融资方式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随着近几年信贷逐渐收紧,融资成本不断攀高。董文标表示,中民新能源的融资成本绝对不能超过年化5%。在目前金融环境下,这是几乎难于完成的目标,银行家出身的董文标何以有这样的把握,仍有待业界观察。
董文标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经过近七年左右的努力,光伏发电成本每年平均下降7%-8%,光伏上网电价最终和煤电价格持平。
一个光伏行业广为人知的基本事实是,受光源持续性影响,电力稳定性差,而光伏发电蓄电池的技术瓶颈始终未能突破,电网企业并不愿意在电力调配的高峰时段,优先调配光伏电力,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光伏发电设备和蓄电池技术的革新。
在董文标看来,这并不是难题,中民投将依靠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研发团队,深度参与产业技术革新尝试。
在董文标筹备设立中民投期间,媒体多次对话董文标,印象最深刻的细节,便是董文标试图将传统金融理念、资本运作手段与产业整合进行高度融合。这也是中民投成败的关键,是中民投与普通产业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的最大不同。
在产业投资领域,中民投未来计划成立500人的首席金融官团队,这些金融官将被分别派至中民投所投企业,他们将扮演“财务战略医生”的角色,帮助打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给企业提供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方案和建议,甚至帮助企业推进产业链分拆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效率。中民投作为财务投资者,将分享因此所产生的增长红利。
根据中民投的战略定位,光伏、钢铁领域的产业链分拆整合的金融思维,也将贯穿至中民投整合产业投资的所有领域。
亿达集团董事长、中民投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孙荫环在开业当天坦承,产业类企业家的能量是有限的,到一定阶段需要依靠金融,董文标一开始就为中民投植入了金融的基因,运用金融的手段做实业,它所产生的能量将远远超过实业企业简单的联合。
据悉,全国工商联的民营企业家一致推荐董文标出任中民投董事长,大家看中他侵淫银行业近30年的专业履历,这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具备的特质。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