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思考过一件事情: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成本这么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本身金融利率的因素,因为在中国的存贷款利率比欧美高出很多。按照投资收益原理,存贷款利率高必然意味着存贷款的风险很高。但中国的银行,或许是全球最安全的银行,老百姓眼中永不倒闭的银行,这样一想,风险就只能是在贷款流程中了。贷款的高风险导致了高收益,从而触发了存款的高利率。
贷款的风险无非就是收不回贷款,包括1.可能被骗贷,贷出去的钱直接就不见了;2.投资项目经营不善,无法还贷;3.项目出现不可预见的质量问题,无法继续运行。对于前两种可能,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规则最大限度地进行规避的,但对于第三种,或许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的金融机构都会栽在这里。
1.判断项目质量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每一个投资项目的产品质量,都需要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判断产品是否是可持续的。在光伏领域,组件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安装和运行的质量及可靠性,是影响着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几乎所有光伏产品都要求大于25年质保期的今天,几乎所有的EPC、投融资、保险商都对合同中的发电量和寿命期限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投资回报时间,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有要求,就有成本。
对于刚刚起步,或者说刚刚大规模起步的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一夜之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EPC、一夜之间转向的银行和保险商,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没有经验、没有案例、没有成熟的产品,有的只是不断下降的成本压力和叫嚣的装机目标诱惑。在地方政策的刺激下,在路条掮客的蛊惑下,总有一些大胆的EPC、银行、保险商抛开踌躇和犹豫,尝试“吸金”大法。熏陶在各种论坛和资料中,再外行的人都会被告知25年的寿命及衰减保证,于是“25年”成了各种光伏投资回收期计算的标准数字。
为什么是25年?什么样的产品能持续25年?哪些因素会影响25年?你不懂,就是风险;你想知道,就需要为你的不专业付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