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英利苗氏逻辑囧途

发表于:2014-08-02 00:00:00     作者:万晓晓 来源:经济观察报
索比光伏网讯:t01c33218c06aeb1b41.jpg (250×376)
2014年世界杯决赛终场哨吹响的那一刻,感到失望的除了阿根廷队,或许还包括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这家来自中国的世界杯赞助商。7月14日这一天,英利股价收盘于3.39美元,与世界杯开始当日的3.30美元几乎原地打转。英利此前称,赞助世界杯,将“带来出货量的激增、市值的增长、投资者的强烈关注”。但结果显示英利股价与市值几乎在五大光伏企业中表现最为弱势,阿特斯当日的收盘价为28.49美元。

这种失望的情绪伴随英利并非这短短的一个月。实际上,自从轰动性地赞助上一届南非世界杯之后,英利就开始了重亏之旅。南非世界杯后的三年,这家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共计亏损额超过82亿元。在市场普遍回暖的今年第一季度,英利继续亏损,负债率仍持续高升至93.7%,而行业“老二”天合光能为67%。不仅如此,英利出货量行业老大的地位动摇,在今年第一季度被晶澳替代。

在无锡尚德轰然倒地之后,英利坐上了世界光伏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这家公司的掌门人苗连生很快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叵测前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对于世界杯的赞助上,更为重要的是,英利近年来奉行的逆势扩张、低价竞争、产业一体化的逻辑,也与其期望值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

“英利新能源是美股同行中,资产状况最差的公司,净资产持续减少,完全靠拼规模,不注重盈利,去年曾想增发融资没成功,也与其自身财报有关。”一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的证券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

对于希望成为“光伏行业领导者”的苗连生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债务高昂

“短债压顶是英利面临的最大的困局,”另一家知名券商的首席分析师也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在去年三季度英利股价高位时,曾想过做增发还债,当时竞争对手晶澳、晶科、阿特斯都相继进行增发,于是,英利也展开了和德意志银行的接触”。“但这个计划并没有执行”,这位分析师表示,一方面是苗连生担心实施增发后,会稀释自己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状况不佳。

紧接着,糟糕的财务状况影响了英利的对外投资。

经济观察报获悉,自去年起,英利开始筹划在新兴市场泰国设立组件厂和电池厂,已经考察了很久,在当地选择的工业园,离泰国第一大港口只有27公里路程,海上运输非常方便。

然而,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今年3月份,英利由于资金问题,暂停了在泰国500MW工厂的建设,所购买工厂建设用地的3900万人民币的资金也没有完全到位”。

国金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能实施的股权融资,使英利财务状况在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

资金状况越发窘困的英利在一个月(4月中旬)后,宣布在股价低位时增发2500万股ADS股份,此时,其增发价格仅为去年三季度高位时的一半。

融资的消息发布后,当月英利股价再度重创,全月继续下跌21.38%。“增发定价仅3.5美金,这样的低价增发融资,其实说明公司其他融资渠道并不通畅,借贷明显艰难。并且,公司还有信托借款,借款利率高达9.7%,导致融资成本大增,再度说明现在融资困难。通过这次增发,苗连生的持股比例从33.3%下跌到28.8%。”一位投资人表示,这些是造成投资人恐慌,股价下跌原因。

对此,英利绿色能源总裁特别助理、公关总监梁田对经济观察报承认,“确实股价高的时候增发,可以少稀释股份,主要因为去年三季度时增发的条件并不成熟,财报不理想也是条件不成熟的重要原因”。毕竟,股价低是顺利增发的有利条件。

而对于泰国工厂的投资遇阻消息,英利负责宣传的王志新并未予以否认,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市公司详情不便透露”,而梁田则回应称,“确实暂时不做投资打算”。

截至2013年底的财报显示,英利公司负债率已经攀至行业榜首,高达92.2%,规模为行业第二的天合光能(TSL)负债率则为68.1%。同年,英利净亏损为3.2亿美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三年的重亏,三年合计亏损额超过82亿元人民币。

“如此高的负债率,并且正常经营活动长期亏损严重,不仅带来融资的困难,公司也很容易受到来自银行和供应商的挤兑。”一家在美国上市公司的CFO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此之前,行业大佬无锡尚德的破产,正是因为5.7亿美金可转债无法归还,遭到银行和供应商的起诉。

其资金链紧绷状态和偿债能力由此可见一斑——截至去年底,英利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4.6亿美元,而短期借款11.94亿美元,长期借款6.8亿美元,其长短债均为行业榜首。

公司全年的应收账款在7.7亿美元,应付账款则在9.1亿美元。毫无疑问,英利公司的资金链非常紧张,而债务风险加剧。

“在全球的几大光伏企业中,英利属于偿债能力最差的公司,公司的速动比率在0.65。”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低于1则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低,因为对速动比率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这些风险清晰地出现在英利上市公司财报里——“我们不能保证,经营将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持业务和债务,大量的债务可能会影响到经营,这种级别的债务可能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债务到期时,违约事件的发生”,英利在财报中坦承,“如果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我们可能需要进行再融资或债务重组、出售资产。”

近日,中诚国际的跟踪评级报告中,将英利能源(中国)评级展望为负面,“公司经营性业务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偿债压力依旧较大,且关联交易及与关联方之间资金往来,对公司整体信用状况的影响。”

7月10日,英利收到德国切割液巨头SiC Processing公司破产管理人Seagon的起诉,该公司称英利欠下总计2300万欧元债务,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公司应英利要求在河北保定投资2900万欧元设立浆料回收设施后,英利随之自己开设了“秘密”加工厂,违约了双方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德国法院接受了这一诉讼。

扭亏乏术

英利更多将亏损归结于行业环境导致的市场起伏,但事实上,即使在行业已经回暖的今天,英利亦未能证明其有根本性的改变现状的能力。

自去年开始,中国五大光伏企业中,英利竞争对手晶科、晶澳、阿特斯相继实现季度扭亏。而英利不仅全年重亏,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净亏损高达5500万美元。同期,行业“老二”天合光能则实现净利润2700万美元,A股32家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有八成实现盈利,半数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

很显然,英利和同行们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也就是说,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五大光伏企业中,仅有英利一家继续亏损。

英利偿债的风险仍在持续加大,今年第一季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亿美元,短期借款增加至12亿美元,负债率持续高升至93.7%。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第一季度,英利尤其在意的行业出货量“老大”的地位,让位于晶澳。出货量的下降,则意味着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的动摇。毕竟,在资本市场,投资人只愿意给行业领导者更多的溢价。

规模效应的减弱,对产品的议价能力也带来影响。为此,在毛利率普遍得到改善的第一季度,英利毛利率为15.7%,仍远不及晶科24%、天合光能20%的毛利率。

“毛利率反映的是公司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显示的是竞争优势,而营业成本则显示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多位券商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他们“已经很久不再关注英利”。

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他们看到,英利的营业费用在持续上升。今年第一季度,英利营业费用高达8900万美元。“通常管理费用占总营收的5%是正常的,而英利则到了8.3%”,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去年年底,英利营业费用也高达4.3亿美元。

“英利公司接下来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尽管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减亏,但并不能在短期取得实质性效果。”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此前表示。

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的时候,英利公司则组织人力对外宣传“二季度将扭亏”的声音。

“不是很乐观,去年四季度行业最赚钱的时候,英利没有实现扭亏,而今年二季度组件价格从年初的4.5元人民币/瓦,跌至3.9元人民币/瓦以下,扭亏的难度更大了。”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高管指出。何况,公司每个月需要偿还的利息就达到4100万美元。

这并非英利首次对外表示将实现扭亏,2012年,王志新就公开对媒体表示,“公司第三个财季将开始扭亏,明年将会实现盈利”。未想,迎来的却是竞争对手的扭亏,以及两极分化的拉大。

“眼下欧洲市场萎缩,美国实施双反,英利在日本市场做不过晶澳,在国内市场反应过慢,在依旧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组件产品价格下跌,英利又惯于低价、不惜利润的在市场拼杀,内部运营费用高昂,基本上扭亏乏术。”有券商分析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采访中,英利仍然将这样的境遇归结于“大环境”。然而,国金证券报告指出,“经过 2013 年的行业复苏,大多数一线组件企业经营现金流改善显著,元气逐步恢复,面对旺盛的终端需求,扩产冲动强烈”。

战略之失?

英利似乎陷入了一条境况尴尬的囧途,这一局面或许与其近年来在战略上的一系列动作不无关系。

2007年,英利赴美上市,第二年即遭遇金融危机,苗连生带领管理层前往井冈山誓师。之后,高调宣布将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每瓦下调1美元,引爆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外的恶性价格拼杀。

2009年,在中国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太阳能并网发电招标会上,英利与国投电力的联合体爆出每瓦0.69元的竞标价中标,这个报价远远低于当时业内2元左右的成本价,被行业称为“地狱价格”。

2010年是光伏行业难得的好光景。当年年底,苗连生提出英利集团要“混业经营”,包含光伏产业链、飞轮储能、商贸物流、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六大方向。

同年,英利又以每瓦10.5元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该价格比其正常国外售价要低3元左右。

这引起当时行业大佬施正荣的强烈不满,认为并不能反映行业真实成本,且会扰乱政策制定者对于行业补贴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施正荣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怒不可遏,“谁能做到每瓦0.8元还赚钱,我愿意拿出1000万美元!”并公开指责行业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行为,“企业无利可图,没有合理的利润,怎么进行生产经营,怎么投入技术开发!”

对此,苗连生回应称,“他们做不到,只说明他们研发管理、成本控制做得不行啊!”英利的内部员工也认为,若要说苗连生过去有哪些过人之处,“六毛九事件”和“金太阳”这两件事必须提及。

苗连生以毛主席的“灵活机动”战术自居,得意于由此带来的出货量的激增,“全球的价格战是我挑起的,我不做也会有人做,只是我做得狠一点而已”。

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价格战的作风与苗本身的军队出身有关,但在2010年之后,行业再也没有供不应求了,为了维持开工率,英利也不敢轻易提价。

“他最初希望通过价格战把行业里其他产能打出去,但是后来发现行业产能过剩太多了,虽然有一些产能最终退出,但英利自己也元气大伤”,该人士称,很多公司宁可少卖也不能亏本,而英利是宁可亏本也要多卖。

“中国很多企业家,都不懂设计和战略。”苗连生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价格战话题时表示。

2013年,电商热火之时,英利又宣布正在谋划一个宏大的电商战略,“未来这个平台规模将超过主业光伏产品制造,到2016年要达到250亿美元。”

在苗连生看来,无论是光伏产能的逆势扩张,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低价竞争,还是赞助世界杯、挥师进军电商,都是其战略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苗连生避而不谈的是随之而来的财务吃紧,短期借款不断叠加。2009年,英利短期借款35亿元,2010年59亿元,2011年82亿元。长期借款也在此三年间翻了几乎4倍,达34亿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竞标价格太低,在后续工程事实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恶化。

接近国投电力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虽然当时联合英利以”六毛九“低价中标,但后来的合作实施并不愉快”,期间,英利因价格过低,希望使用库存、低功率组件,甚至要求提价,令合作方国投电力颇为不满,“合作结束后双方一拍两散,在此之后的招标,都不再接受与英利的合作”。

“之后,在青海格尔木50MW项目招标会上,几乎所有一线光伏企业都去竞标,而英利则被国投电力列为不欢迎名单”,该人士透露。英利在国内市场的反应也逐渐滞后,2013年,英利只能望着竞争对手借助国内市场的复苏而扭亏。

除了低价竞争之外,在光伏行业分工制造之际,苗连生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持上下游通吃,期待上下游一体化后,自己可以凭成本优势,加上规模效应,一举夺魁。

直至今日,公司仍向外宣扬,“英利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推崇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该模式为高质量、低成本的光伏组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恰恰是英利最大的投资失误”,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每个环节无法做到行业最低,又怎么期待总体成本的最低?相比而言,出货量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也是垂直一体化运营模式,但各项财务指标均优于英利。

“其他光伏大佬也有介入生产链其他环节,但各有侧重,比如,晶澳有电池优势,那么硅片和组件的比重就小;阿特斯则是电池比重少,组件比重大。”该位分析师指出。

“而英利由于早期贷款容易,地方支持力度大,则是硅片、电池、组件环节1:1:1均等的方式,这使得公司在行情不好时,灵活性很差,要想调整,只能计提,又担心对报表产生冲击。死扛着,则盈利状况受到拖累。”该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

介入上游原材料的一体化模式,也是最初英利敢于掀起价格战的重要因素,自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事态很快发生了转变。英利寄予厚望的多晶硅公司六九硅业,在成功试产后,英利1号院里挂上了“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牌子。

当时有媒体报道,彼时,苗连生豪情万丈,“英利说涨就涨,说不涨就涨不起来,全世界的话语权在我这”。光伏行业定价权似乎已握在手。

没想到,2010年8月,六九硅业于正式投产,2011年财报即宣布计提。当年财报显示,英利的六九硅业公司大幅计提22.8亿元,同时商誉减值2.7亿元——这预示着,豪赌多晶硅战略失败。直至2013年的财报,英利仍受困于多晶硅原材料的风险,“我们的多晶硅成本可能高于市场水平”。

不过,英利很快发现,国开行及商业银行已经无意于光伏制造板块的贷款,更多放在电站投资贷款上。

于是,这两年,英利再出豪言,开始了“挥师发电新战场、决战千亿战略”。苗连生宣布,将投资千亿元,在国内开发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15-17GW。力争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

在本报的采访中发现,也有人认为,与A股市场不同的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并不存在三年不盈利即要退市的要求,虽然继续融资有难度,但只要有正常的现金流运转,或许也有熬下去的可能。

而外界认为英利未来可能会向好,得以熬下去,更多是来自于苗连生的“背景”。认为军人出身的苗连生,与地方政府关系深厚,不会像“科学家”出身的无锡尚德施正荣那样无人支撑,最终受到供应商和银行的挤兑。

“英利毕竟是河北省独一份的光伏大户,比较容易获得政府支持,但现在对银行来说,流动资金不收回,短债到了延一下,就已经是最大支持”,一位银行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我们要有超前的目光,要率先看到新能源市场的未来”,这是英利新能源掌门人苗连生所有经营逻辑的最后目的。但低迷的资本市场表现,沉重的债务危机和紧绷的资金链,英利能否走完最后一公里,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