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光伏圈内并购不断,光伏企业并购浪潮愈演愈烈,似成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外的光伏巨头们开始疯狂并购,许多地方不景气的光伏企业被尽数收编。按理说,企业间的并购是正常的经济活动,再说是当前国家大力鼓励的,本不应有其他想法,只不过是在光伏产能严重过剩、政策频吹暖风、市场缓缓启动的情况下,国内外光伏企业并购日益加剧,这不得不引起光伏业的关注和思考:并购能否带来光伏的复兴?如火如荼的并购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何在?
一、风起云涌的光伏并购潮
2013年以来,在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危机四伏的背景下,一系列光伏政策如雨露一般滋润着光伏,催促光伏并购之花的盛开。《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光伏企业兼并重组。而后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加速出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实施《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高调亮相。工信部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光伏企业并购浪潮随之到来且汹涌澎拜。晶科兼并尖山,天合并购东鋆光伏,顺风光电收购尚德、入股赛维LDK,四川通威并购赛维设在合肥的电池片工厂,东方日升收购江苏斯威克100%股权,此外,浙江昱辉公司通过入股和并购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多家生产工厂,汉能先后收购了美国和德国的CIGS工厂,浙江正泰集团并购德国老牌晶硅企业Conergy公司。三安光电子公司CPV电池生产商日芯光伏则收购了以色列公司Zenith Solar的全部资产,包括其知识产权、库存和设备等,获得了其基于CPV技术的热电联产产品。还有许多企业收购也在紧张地进行,表现异常活跃,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遐思。
这是为什么?这就要从近年光伏产业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说起。2013年,中欧贸易争端的和解给光伏行业带来些许暖意;加之多种利好政策的支持,经过近两年的行业洗牌,部分光伏企业已有触底反弹的趋势。2014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或将缓慢回暖,但目前仍面临重重困难:美国对我国展开第二轮双反调查,过度依赖出口的国内光伏企业面临新一轮贸易壁垒的挑战;除此之外,我国光伏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技术依赖进口等困境,整体亏损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CPIA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到41GW和42GW,产量分别为25GW和27.4GW,产能利用率仅为61%和65%。“产能过剩仍然是当前光伏产业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进入2014年以来,在行业回暖的背后,产能过剩问题却始终如梦魇般挥之不去。国内光伏产能过剩成为大家的共识。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马思明认为:“2014年光伏产业面临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压力,将会有一批企业面临淘汰,企业兼并重组在所难免,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完全脱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目前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绝对过剩,而有的认为是结构性过剩,经过多轮的探讨交流,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产能过剩应为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能(如部分中小企业)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大企业在需求代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竞争力不如大企业,产能利用率则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也逐渐被大型企业兼并。这样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产能结构性过剩和企业并购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