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1超日债”规模10亿元,债券规模占比大约23%。由于资产在破产重整程序中需要重新评估,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尚难预测。申银万国预计,在破产重组成功的情境下,预计所有债权人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承受损失,具体比例需要等待重组方案的出台。在重组失败、进入破产清算的情境下,由于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中性估计债权人需要承担50%的损失。
尽管“11超日债”的最终偿付情况还是充满变数,不过债券持有人需要为此付出等待是确定无疑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合适的重整方案,破产重整可以很高的效率执行。以此前的山东海龙为例,其从破产重整到执行完毕,大约花费了半年时间。不过,山东海龙的重整成功与政府的介入和股东的配合密不可分,而超日太阳的民营企业属性或导致其不能获得政府强力支持。这意味着,“11超日债”投资者等待偿付的时间或至少需要6个月。
相对于今年上半年“11超日债”信用风险浮出水面时债券市场的强烈反应,此番超日太阳进入重组程序多少显得有些平静。招商证券认为,今年3月份“11超日债”付息违约造成市场大幅调整后,市场对监管部门先行打破民资公募债刚兑体系的思路已有充分预期,后续民资发行人信用事件或仅影响相应个券,对市场冲击料将有限。“打破公募债刚兑体系正有序进行。”上述券商分析师孙彬彬认为,此次公司进入破产重整流程,符合之前监管部门提出的信用风险“定点试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体系的思路。上海证券也认为,此次公司破产重组以及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而且“11超日债”的违约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传导性,因此,此次公司债实质性违约不会导致产业债信用利差的上升。
不过,需要警惕的地方不是没有。海通证券就表示,至少应警惕避险情绪延两个维度蔓延。其一是需警惕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债券进一步不信任的情绪加剧。数据显示,交易所公司债中最新的到期收益率高于9%的公司债券共有25只。在25只高收益债中,发行人为非国企的有15只,达到52%,高于民营企业债在公司债整体中的比例。民营企业被认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其债券更易沦为高收益债。
其二是警惕避险情绪蔓延对过剩行业发行人的债券不利。从高收益债发行人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有色、轻工、机械等具有周期性和产能过剩特征的行业。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转型压力下,这些行业的企业偿付能力很难得到改善。
原标题:“超日太阳”进入重组程序 打破公募债刚兑“金身”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