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来自降本与售价,现在美国组件制造工厂已经所剩无几。FirstSolar制造工厂绝大部分位于马来西亚,而SunPower则主要在菲律宾。SCTY的1GW组件厂上马后将立刻拥有产品差异化的优势。从营销的角度而言,采用Silevo技术的产品将会是一个全盘美国化的产品。电力是一个商品,太阳能电力亦是如此。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会体现在价格上,凭借更为高效的产品(极适合屋顶设施),SCTY就可以提供额外的—种差异化完全美国式的产品,这在美国会成为一个卖点的:)
稍微跑题一小下:这次的收购事件再次验证高效单晶路线将是未来光伏行业的明确发展趋势。目前基于N型单晶硅片的高效电池组件生厂商主要是美国Sunpower和日本松下(收购的Sanyo)两家,两者生产的高效单晶电池/组件转化率均可超过22%/20%,但缺点是复杂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居高不下的成本水平,近几年来,如Silevo、LG、TetraSun等诸多企业致力研发生产低成本的高效晶硅电池的成果显著,且不约而同地均基于N型单晶硅片。继TetraSun去年被FSLR收购以后,SCTY对Silevo的收购再次认可高效单晶技术路线。随着全球光伏终端需求结构向中小型屋顶转移、系统成本构成中组件成本占比的不断降低,高效单晶技术路线应该是将是明确的发展趋势了。
最后还是要说说问题和风险,不然就不是我的风格了:
1)理论上,SCTY所有设施均可配有Silevo组件。但这也看似将所有鸡蛋均放到一个“技术篮子”里。租赁供应商最初的商业模式是独立的供应者,并采用市场上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也就是组装-出租。可现在这么一来,采用Silevo技术的SCTY很可能将面临更大风险,因为配有Silevo组件的产品保修由SCTY负担,而不再是组件供应商,一旦出现质量或者寿命问题,SCTY全部要自己扛。当然,鉴于SolarCity的业务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银行的资金,他们最有可能事先已与这些银行协商,咨询银行是否愿意资助采用Silevo技术的项目或者进行保险以尽可能减低系在自身上的风险。
2)除了以上网电价为目标的降本外,在储能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随着太阳能在更大范围上应用,储能越来越成为关键问题。当然,特斯拉正在建设的吉瓦巨型电池工厂或许能为SCTY所用。不过事实是,全球范围来讲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大落后,极有可能成为木桶理论中的那块短板。
3)由此掀起的高效电池热潮中,TRIEX能否成为独领风骚的最优成本技术?下一篇我们再来抛砖引玉讲讲目前江湖上各种流派的高效电池技术好吗。包袱总归要留一个的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