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根据自家草场分散居住,户与户之间动辄是几十公里的山路。所以,采取传统的‘大电网’送电方式需要很长的线路,成本昂贵。”王集令说。
项目组决定,向80户牧民捐赠户用太阳能发电设备。
“利用太阳能发电设备,我们就能解决新疆和江西两地近100户贫困户、500余人的电力供应问题,提高供电质量。”林长强说。
赢得民政部信任的背后
这一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60万元,地方财政补贴70万元,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财力、物力支持。并未出资的华北电力大学,反而是核心发起方。这是为什么?
“这背后是5年以来,师生的一次次跋涉。”林长强说。
他介绍,从2009年起,华北电力大学开始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至今,已有近3500名、上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到“绿色电力”相关活动中,包含校友和学生。
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加央就是第一届志愿者。2009年的大三暑假,他和同学回到青藏高原,走进了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节村——一个真正的“无电区”。
为期三周的实习,震撼了他:“那是一种难以诉说的悲痛,更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责任。”
加央看到,“户户通电”工程覆盖了的墨竹贡嘎县共卡巴热村,与拉孜县节村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已经洗去了曾经的落后与封闭。“村民们看电视、用电脑,用各种现代娱乐方式洗去一天的劳累。因为通电,他们节省了太多无用功,能够抽出时间从事养鸡、种菜等现代农业。于是,他们改变了粗茶淡饭的日子,开始奔向小康。”
而在节村藏民眼中,巴热村每家都有的洗衣机、冰箱、打茶机、电扇、电饭锅“还是个神话”。“因为没有通电,他们封闭于山村中,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却不知怎样去改变,怎样走出大山。”
“同样的年代,资源相似的村子,却有完全不一样的现状和未来。”写下这句“心酸”的青年加央,现在已经成为西藏电力公司的一名员工。“我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报答养育我的家乡。”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