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的光伏产业波澜再起——6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做出反补贴初裁结果:对从无锡尚德及其关联公司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35.21%关税,对从天合光能(TSL.NY)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18.56%的关税,对从其他中国制造商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征收26.89%的关税。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EU ProSun也在近日宣称,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严重违反”中国和欧盟去年达成的光伏解决方案。该协会的负责人Milan Nitzschke表示,中国的太阳能产品持续倾销到欧盟市场,并对欧盟市场造成了破坏。他认为欧盟委员会必须快速做出应对,叫停中国企业违反双方协议的行为,并施加制裁。
欧美国家针对中国光伏市场的双反措施在最近几年之内,已经实施了多次。应该看到,双反措施持续出现的背后,是在经济上新崛起的中国跟欧美这些传统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只要这种博弈仍然存在,双反措施就不可能真正终止。
因此,国内光伏企业与其寄希望于中国政府跟欧美方面通过沟通和谈判来解决问题,不如主动求变,寻求转型出路。
《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里写明,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开发1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区、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未来国内市场的容量非常可观。除此之外,亚洲、澳洲、非洲等地未受“双反”措施影响,国内市场和上述新兴市场都可以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重点开拓领域。
前几年常州天合光能的产品60%~70%的产能销往欧洲,20%销往美国,亚太份额不到10%。面对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以及贸易争端频发的不利局面,天合光能的产品市场份额开始由欧洲市场向其他市场转移。它在2012年成立了中国区销售事业部,积极开拓国内与亚太市场,目前国内市场销售占销售总额的15%~20%左右,中国以外的亚太市场的销售也上升到20%左右。
江苏海安县的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5月份的订单为国内销售71.0兆瓦,外销仅为7.9兆瓦;而在2012年同期,该公司的销售对象仍然主要面向欧洲和澳洲国家。
除此之外,欧美国家双反措施带来的危机也蕴藏着产业整合的发展机遇,大型光伏企业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时机,整合光伏的上下游产业链。在全套光伏晶硅系统中,总成本的五分之三来自光伏电池组件,其他电器和各类安装产品占据成本的五分之二。虽然目前光伏电池供大于求,但光伏电站的核心电器设备,比如逆变器等,其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分布式发电即将在中国全面启动,但该项发电所需的核心部件,比如微型逆变器等,在国内市场还属于空白,几乎没有厂商能生产。
针对市场呈现的这一状况,国内光伏企业完全可以大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天合光能2012年就进行了内部机构重组,成立了组件事业部、系统事业部以及蓝海事业部,以组件生产为主逐渐向下游前沿产品进行延伸,开发与新能源相关的新业务。在国外开发相关电站业务的同时,已经在江苏和国内中西部地区开发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和分布式电站项目。
而根据对南通一家光伏企业的调查,该企业从2011年开始,即组建电站开发团队,把产业链从利润率较低的电池、组件生产延伸到利润率较高的电站开发,把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最优化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一系列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屋顶光伏电站项目等,全力占领终端市场。高附加值的产品、富有特色的经营战略,使该企业在国内的销售份额稳步提升,有效弥补了国外市场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