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目前,大多数光伏企业都认定,依托多晶硅片提升光电转换率已遇“天花板”,未来将主要由类似于中环股份CFZ技术生产出的N型单晶硅片所取代
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环股份发布了其备受瞩目的华夏聚光项目进展情况及股票复牌公告。
之所以说华夏聚光项目备受瞩目,不仅因其是中环股份与国际光伏“大佬”SunPower携手开拓市场的开山之作;更因华夏聚光所采用的高光电转换率(24.5%)、低度电成本(0.4元/度)光伏技术,至今在国内还鲜有应用。
从2013年11月,华夏聚光正式成立至今,约半年后,中环股份对外公布了华夏聚光项目相关进展,公司透过公告介绍,华夏聚光生产制造的C7系统接收器,现已实现批量生产、供货;目前,C7系统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设计及可研报告高出6.52%;同时,C7系统接收器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4.5%;到二季度末,华夏聚光将具备 100MWC7系统的全线制造能力。
5月30日,中环股份发布上述消息并复牌后,随即封死涨停板,最终于当日报收18.79元/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环股份及SunPower的高效光伏系统实现了‘本地化’,公告让市场相信了中环股份CFZ核心技术结合SunPower高效电池+低倍聚光技术(C7)的结合,可将度电成本摊薄至0.4元/度,同时,人们相信这一商业模式可大规模复制”。
初步实现本地化
之所以市场给予上述反馈,除了初步实现“本地化”,另一关键的原因是,由华夏聚光生产的C7系统接收器已应用于中环能源国内光伏电站项目。
据记者了解,目前华夏聚光生产制造C7系统接收器的产能已经达到300MW,50MW已正式投产运营。并且已向SunPower先期采购超过70MW的电池封装片,用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MW光伏电站项目和武川县上秃亥乡100MW光伏电站项目,这两个项目预计在2015年竣工并网发电。可以预见,这对公司后续GW光伏中心项目实施具有积极作用。
早在2012年12月份,中环股份《关于公司拟投资设立华夏聚光(内蒙古)光伏电力有限公司的议案》获得了董事会审议通过。根据议案,中环股份将出资1.6亿元占华夏聚光40%股份;SunPower出资1亿元,占华夏聚光25%股份;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8000万元,占华夏聚光20%股份;呼和浩特市金桥城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资6000万元,占华夏聚光15%的股份。
约一年后的2013年11月份,经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资本达4亿元的华夏聚光(内蒙古)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了注册登记手续。其经营范围为,光伏系统的生产、销售、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光伏项目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如今,根据中环股份公告,华夏聚光全面开展了其特殊的供应链产品国产本地化工作,截止目前,超过70%以上国内供应商已通过了ISO系列认证、SunPower公司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认证、国际电工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认证,产品质量及生产稳定性完全能满足华夏聚光公司目前阶段的质量和数量需求。通过华夏聚光公司及配套供应商的共同努力,除跟踪驱动电机以外95%以上应由中国供应商配套的产品均已达到公司合格供应商标准。
单晶硅将成行业主流
不久前,SunPower在其四季度投资者交流中,高调表达了对中国合资项目的期待和信心。
同时,对于华夏聚光合资项目的前景,欧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商,SunPower大股东道达尔集团也极为看好。道达尔集团全球CEO Christophe de Margerie(马哲睿)曾就华夏聚光表示:“将继续帮助SunPower在中国开发光伏业务,并支持内蒙的合资项目。”
在业界看来,基于道达尔的实力,特别是道达尔在中东有超过90年的存在历史,在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颇具影响力,为中环股份、SunPower内蒙古电站在四川以及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全球的快速复制埋下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类似于中环股份CFZ技术生产出的N型单晶硅片,目前并未在中国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前不久召开的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SNEC)上,《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大多数光伏企业都认定,依托多晶硅片提升光电转换率已遇“天花板”,未来其将主要由单晶硅推动,而单晶产品也将成为光伏业的主流。
不约而同,多数券商也做出了如上判断。如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单晶产品将会长期走强,N 型单晶硅片将逐渐成为单晶主流。而具备更高转换效率,更优衰减性能的CFZN型单晶硅有望成为高效N型单晶的制高点。据记者了解,目前这种CFZ技术,尚为中环股份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