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能过剩、贸易壁垒的层层围困下,中国的光伏企业近两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这一度使得曾经“分分钟”就能拿到贷款的光伏企业频频吃银行的闭门羹。在行业逐渐开始回暖的当下,资金短缺融资难仍让企业伤透脑筋。 “光伏企业融资主要参与的金融部门都是银行,52.4%贷款资金来自国开行,20%来自国有四大行,23%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清能(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代存峰21日在2014全球光伏金融峰会上说。 可以看到,目前光伏企业融资方式依然单调,几乎看不到融资租赁、保险、基金等机构的影子。然而,现金流是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如果不能保障稳定的现金流,那么企业无疑将陷入泥沼。 “近年来银行对
光伏产业的支持有些"泄气"。”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总部能源主管包育栋坦言,由于此前光伏产业陷入困境,一些银行将光伏归入限制类行业,“资金短缺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羁绊。”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发国内光伏市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分布式电站。按照规划,我国今年将实现8GW的分布式电站建设。但由于电站建设对资金有很大需求,加之相关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数量今年几乎不可能实现。
寻求产业联盟打通资金链 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使得企业不得不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国电光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协祥认为,光伏行业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产业联盟等模式创新正在成为光伏企业融资的新动向。 2013年8月,招商新能源、国电光伏、国电南瑞等六家机构成立了“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其中招商新能源成为太阳能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经营主体;国电光伏负责合作项目的开发和一体化建设以及电站相关技术培训,形成电站设计、安装建设、调试及电站质量规范;国网南瑞、国电蒙电新能源、保利新能源和四十八所将分别负责合作项目的开发,为电站并网和控制管理提供支持,为电站运行提供专业的维护。 吴协祥认为,成立联盟之后,使得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机构各司其职,以往一家机构导致的一个环节资金断链就致使整个项目失败的情况或许能够避免,联盟至少可以保证完整的一个产业链内各个环节资金的充裕性和衔接性。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