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太阳能光伏产业就开始莫名其妙被扣上了一个黑锅。而且,看情况,这个黑锅一直背到了现在,似乎还有一直背下去的迹象。为什么这么说?黑锅的源头从何而来?
一个常见的论调,光伏发电虽然是零污染、零排放的。但是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制造与生产是高污染和高耗能的。所以,光伏根本不是绿色环保产业。多晶硅的高能耗甚至衍生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即太阳能发电效率太低,一块太阳能板生产出来所消耗的电量远远大于其日后被投入使用发出的电量,所以太阳能发电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错误的利用落后的信息片面无限放大事物某方面的缺点,将纯主观臆论利用信息接受者的信息接收时间差来埋下先入为主的种子,继而将其判为死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道德的。抛开立场,或许能认为这是一种错误,有错误可以改正。然而,如果假定一个背景,相关的类似行为就可认为是祸心深埋,矫正其错误的代价也越大。
数年前,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被一步步指为高污染高排放的论据焦点,就是其上游的多晶硅产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其成长却很快。或许对于国外来说,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更多的是以价格搅局者的面目出现的吧。从2008年到现在,国际光伏组件价格普遍下降了75%左右。而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一步步膨胀。根据出货量数据排名,2013年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商,有7个都是中国企业。而且,在这十大光伏制造商里,有九个都是以晶体硅电池组件为主要产品的。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最主要的原料,就是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中,有50%—60%来自硅材料的成本。所以,多晶硅在我国光伏产业中的市场地位之重不言而喻。而且,认识到多晶硅地位的人也不在少数。
或许就是因为多晶硅的市场太大,才是导致多晶硅产业成为光伏产业吞金黑洞的主要原因吧。看得见的收益与回报,让多晶硅产业在我国一度兴起。然而历经2011—2012年的价格大跌之后,国内多晶硅光伏企业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上半年,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为43家仅剩6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均已关闭生产线,即有86%企业已经停产。国内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也仅有2家仍在维持生产,且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
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批涉足多晶硅光伏企业因此巨亏而濒临困境。
那些“误入”多晶硅的光伏企业:
连亏三年 高负债压身英利如何转身?
当负债累累的尚德电力最终交出行业领头羊位置后,英利绿色能源当仁不让地成了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公司。
即使成为行业巨头,快速扩张的产能依然埋下隐患。英利豪赌多晶硅,投资巨大的“六九硅业”,如今为英利带来了22亿元大额计提的苦果。多晶硅包袱,成了英利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