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介入的更多的是一些生产型企业?首先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产能过剩的阴影,去产能依然是这些企业的重要目标;同时依然回归于这些企业的“投资”成本的优势。这些企业能在产品采购上有效控制成本;还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没有分化企业的发展主体,不像欧美那样能催生出像SolarCity那样的专业化提供定制化服务的项目服务商业。而国内是优质专业化的品牌商家稀缺,国产自主创新品牌更少;而在国内像大猫新能源这样专注做分布式光伏细分领域(电站投资开发、电站运维)的品牌少之又少。
所以,专注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企业的同质化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是基于市场的需要所做出的。而当前业内企业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项目的具体条件,企业能提供相对定制化的商业模式,似乎更为重要。
准备充分了再去做
记者:在光伏产业受到政策、国外市场等因素影响,不再像之前“金太阳”那样容易做到高利润、快周转时,诸如中节能、招商新能源、英利这些之前主要专注于地面电站开发的品牌企业纷纷试水分布式光伏领域,这些分布式光伏“新秀”的迅速崛起对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格局有何影响?
李毅:即便没有中节能、招商新能源、英利这样的品牌开发商参与,也会有别的品牌企业来瓜分分布式的蛋糕。比如兴业太阳能、中广核、中电投等。现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可谓是群星云集,很多企业都在或都想进入这个行业。虽然表面上看企业各有各的想法和思路,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其实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人才储备,显得有些盲目。
因此,这也给像大猫新能源这样专注于电站投资和电站运维的专业服务商带来了苦恼,如何给这些电站项目的业主制定针对性的“商业策划定位、商业运营管理以及资本运作方案”成为一个难题。
大家都在学习SolarCity的商业模式,事实上,SolarCity的商业也就是中国万科和万达的模式。
SolarCity第一种模式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销售以及相关的建设、咨询、管理等,即向光伏系统制造商购买光伏系统,然后转售给用户(个人或者企业)并提供安装等周边服务,通过周边服务的附加值将产品提价并从用户手里赚取差价。通俗地说,这一类业务模式类似于“万科模式”,追求的是“货如轮转”。
SolarCity的第二种模式是光伏系统的租赁,通过与终端用户签订能源采购合约(PPA)收取租赁费以及与投资方共同享受政府的返现、税收补贴等等。这种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用户只需要承担较少的租赁费(大多数租赁合同签约时间为20年)而不是一次性巨额购买费,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推动了光伏系统安装的普及。这一种类业务模式类似于“万达模式”,追求的是建立起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池(租赁的光伏系统能持续带来租赁费用)和可供后续开发的客户池(安装系统的用户需要不断的后期服务)。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