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值得关切的是,即便初裁、终裁结果已先后发布,一些境外企业仍可采取有效手段规避相关惩罚性关税。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反倾销初裁后的2013年8月、9月份,我国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所占比例接近80%,其中去年9月份自美国进口多晶硅中,按加工贸易方式占比高达99.2%。据业内人士透露,为避税而绕道台湾等非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地区,采取换个包装曲线进口的方式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为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曾表示:“站在维护光伏全产业链利益的高度保护多晶硅产业利益,让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再依赖原料进口,受制于人,要识破境外多晶硅企业亏本也要低价倾销以摧毁中国多晶硅产业的阴谋。”
朱共山表示,目前,我国的多晶硅产品虽然以满足内需为主,出口较少,但随着我国晶硅电池遭受欧、美光伏主要市场“双反”调查等摩擦增多,外部环境悄然变化,国内晶硅电池产业将被迫向国外转移,这也促使着原本主要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多晶硅产品被推至国际市场,直接与国外多晶硅企业进行竞争。因此,调整出口退税率,关系到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生存发展,是增强我国多晶硅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0%左右仍维持生产的企业代表着我国的优质产能,虽然项目数量不多,但占据了有效产能的80%,这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能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方面具备优势,成本也控制的较好,是未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调整出口退税率,可起到扶优扶强的目的,优势企业竞争力越强,越易进一步促进优胜劣汰,达到规范多晶硅行业发展的目的。”朱共山认为,一些不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停产企业,既使给予优惠政策,仍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根本不用担心中小企业由于调整政策而死灰复燃的可能。
取胜之道
值得庆幸的是,虽经历了2011年以来的市场洗礼,中国一改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一跃成为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当年解决近60%的国内需求。即使在受进口冲击造成行业困难的2013年,也以8.2万吨的产量占据国内需求市场的51%。以中能硅业、大全新能源为首,约占国内多晶硅企业总数20%的优势企业贡献了近80%的产量。
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11家多晶硅企业入围。其中,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全国最大产能,占公示名单总产能11.5万吨的56%,名副其实地跃升至世界第一;2013年更是逆市上扬,产量达5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5%,占全国产量近70%。
从2005年国内多晶硅行业的蹒跚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中能硅业何以成长为全球行业巨擘?又是如何能在大浪淘沙般的残酷竞争中幸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赴江苏徐州深入这座目前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多晶硅工厂,探秘企业生存的丛林法则。
可以用一组数据对比来领教这产能之大。徐州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煤炭生产加工区,辖区内两家煤炭企业徐州矿务集团和大屯煤矿年约生产4500万吨煤,而中能硅业一年的产能可实现的太阳能装机规模是15GW,按300克煤发一度电计算,两者正好抵消。在徐州老百姓看来,以黑色经济变为绿色经济,短短几年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作为朱共山打造的新能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能硅业毫不例外被深深打上了“协鑫”烙印。高标准、酒店式统一管理的职工公寓,上下级无差别就餐、无差别着装等以人为本的协鑫“家”文化在这座花园式工厂里体现得淋漓精致。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