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企业提议扩大对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制裁范围,让一些还沉浸在成功“战胜”欧盟光伏双反、2014年出口形势将显著改善喜悦中的国内企业感到惊悚、恐惧。原本高层数度协调所营造的“限价配额”模式,将在马年为光伏企业增加年7GW的欧洲“市场空间”,但美国的“纠缠不休”,将此前应对双反的“绕到台湾”策略封死,带来的近2GW的出口量受限,同时可能引起欧盟方面效仿,届时对国内光伏行业的挤压将与实施双反无异,这对目前绝大多数还是依靠政策支撑的国内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空。
不过,联想当初欧美方面做出的双反调查也非完全的无理取闹:随着欧洲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市场迅速壮大,占据一定技术优势和明显资源优势的中国光伏企业发力抢滩,彼时国内也在积极推行诸如“金太阳”类的补贴政策,以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但为抢占市场,同时补贴申、审环节把关不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出现冒领、骗取政策补贴用于“贴补”出口产品的现象,造成国内光伏发电应用推广难见成果,而出口产品报价混乱无序,扰乱国际市场、挤压欧美同业的生存。为此,结合自身贸易增速萎靡、实体产业复苏乏力的现实问题,欧美方面相继展开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不过,经此一役,中国光伏企业也有了一定积极变化:公开数据显示,受欧美双反调查影响,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量大幅下降,较2011年分别下降约30%和45%。但与此同时,经过实力企业积极开发,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日本、加拿大、印度及东盟部分国家等光伏新兴市场出口量迅速翻倍,增量几乎正好弥合了欧美市场的减量部分。可见,政策温室中成长起来的产业在经历市场风雨洗礼初期难免受伤,但调整策略“摆正态度”后凭借自身实力,依旧可以在广阔的市场中开垦出一片净土,实现逆势增长。
回首2013年,为改变光伏发电发展缓慢、改善去煤减排后能源巨量缺口等顽疾,监管层持续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涉及分布式发电、电价补贴、示范区建设、金融、电站建设、税务等诸多方面,林林总总多达18条,真可谓情真意切,不惜血本。但此举更是引发了美国以及欧盟各国警视:享受补贴的中国光伏产品又要来了。
整体看,美国针对我国光伏等行业产品双反,一方面是有保护自身产业经济的贸易保护情结,但更多的也是中国方面存在过度补贴嫌疑。可见,正人先正己,申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同时,应先审视下业内是否出现了对方提出的深层问题。否则,即便侥幸通过了高层公关,也仅能解决一次、一时之急,同类困扰还将接踵而至,对行业发展可谓适得其反。
此外,光伏发电乃至风电项目之所以在我国发展缓慢,上网困难可谓是根本因素——产品难以实现被市场接纳、消化,行业及上游设备的制造业何谈壮大?这一结症不除,我国光伏、风电等行业在国内的应用、推广只是空谈,更难以改变高度依赖出口、看人脸色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