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规则,业绩快报相关财务数据同定期报告的差异达到20%以上,就需要公司“特别交代”。但记者发现,在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中,有少数公司的业绩快报同业绩预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在千万级别以上。更有个别业绩“变脸”者,尚未来得及发布业绩修正预告,便直接以快报形式进行披露,其业绩“变脸”显得更具戏剧性。
8家公司业绩快报差异大
日前,中利科技发布2013年业绩快报,2013年实现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下滑34.4%。这一利润数据较公司2013年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的预测有很大的偏差。根据公司去年10月28日三季报的表述,全年业绩范围应该是2.36亿至3.07亿元,同比上升幅度不超过30%。而业绩快报公布的净利润同预测上限相比几乎打了对折,原本的“报喜”也变为“下滑”。
为此,公司解释业绩的偏差在于对光伏电站转让进度的把握不准。2013年底,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利腾晖转让位于甘肃的179.50MW光伏电站。该项转让在12月下旬取得国家电网并网批文,但尚未办理完成并网的全部手续。因此,公司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将2013年度已销售的此笔业务3.2亿元利润未确认在2013年度。
中利科技并非个案。据记者统计,目前两市有30余家公司的业绩快报同业绩预告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8家的净利润数据不仅完全没有在预告区间内,甚至最高差异在千万级别以上。
理由多种多样
除了差异最大的中利科技外,惠博普的案例也十分典型。公司去年10月25日的三季报预告全年净利润增幅在30%至60%,达到1.24亿至1.53亿,但今年1月28日业绩快报中的业绩数据仅为9852万元,同比仅增长2.92%。对此,公司的解释是,主要系公司投标的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授标时间较晚,且正式合同尚未签订,项目无法达到确认收入的条件。
存货跌价、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理由之一。霞客环保业绩快报显示全年亏损约2亿,但三季报预告的亏损额为1.5-1.8亿。公司称,主营产品售价进一步下降,从而对库存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让公司亏损额大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