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机:大规模电站占主流
2013年,国内市场装机容量增幅有所回落,但新增装机规模仍在迅速提高,且这种态势将延续到2014年。其原因在于,尽管前几年国内光伏市场发育缓慢,但从2012年开始,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产业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张。
2014年,光伏地面电站的增长前景仍将好于分布式应用。尽管鼓励分布式应用的多项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但大型地面电站目前仍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不仅因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光照资源好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电价补贴政策政策和电网公司便利联网政策的支持,更因为,大型地面电站比分布式光伏应用有着更成熟的商业模式。
目前,建设一座大型电站,投资者可以预先根据光照情况、上网电价、投资规模等指标参数,计算出较为确定的投资回报率。但分布式发电则有所不同,虽然政策利好频出,但分布式发电应用仍然存在例如屋顶产权分散、统筹规划不易等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尽管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政策已经明朗,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特别是投资回报率不够清晰。在2014年若想实现分布式光伏装机占行业整体装机规模三分之二的目标难度不小,细化政策、培育商业模式应当被相关部门所关注和考虑。
组件:价格将受制于供需
2014年,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变化将主要取决供需因素。
经过持续两年的大幅下滑,2013年,多晶硅硅片的价格已经从2011年的50美元/公斤降至20美元/公斤左右。实际上,多晶硅的价格走势,也代表着光伏其他组件的价格走势——由于近年来全球光伏需求的大幅波动,各类组件价格大幅下滑,但随着存货的逐渐出清和市场需求的回暖,目前行业的供需大体平衡,相关产品价格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
从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扩张的拉动之下,光伏产品价格逐步下行是必然趋势。光伏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平价发电,即光伏发电成本接近甚至低于传统能源的度电成本。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光伏组件价格应当不断下滑,从而大幅降低项目总投资。目前,光伏行业的度电成本已经从2012年的0.8~1元降至0.7~0.8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剩产能消化导致市场价格降低的因素外。成本降低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光伏行业的技术的迅速提升,使得发电效率提升,进而降低成本。尽管光伏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但短期内能否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动组件价格继续迅速下滑尚未可知,因此,2014年光伏产品的价格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
发电:并网率保持高位
2013年,中国光伏的并网增长率高达364%。如此高的并网增幅,一方面因为此前并网基数并不高,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的主动推进。
如果类似的政策支持能够持续,2014年的光伏并网率或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近期,相关部委集中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含《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专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关于清算2012年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专案的通知》等,在发电、运营和补贴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让业界对2014年的光伏并网较为看好。
但政府相关扶持支持政策的考虑也应更加全面。目前,国家对光伏发电的需求侧扶持力度很大,但随着光伏装机规模的扩大,大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力系统,电网企业可能会因此承担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要保持较高且持续的并网速度,国家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协调推进行业发展。
市场:商业化运作可期
2013年,光伏市场的迅速发展可以算得上整个能源市场中的亮点。但这种异军突起更多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推动,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机制驱动。这与欧洲国家发展光伏行业的初期有类似之处。但欧洲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政策扶持后,很快就进入良性市场循环中。之所以能实现这一转变,是因为政府在进行政策设计时,就已经把电价补贴持续下调倒逼组件价格降低等市场化机制考虑在内。
政府扶持是2013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2014年光伏产业要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就应当真正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已经基本出台完毕,完善商业模式应当成为光伏行业下一步重点推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