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贯穿2013年始终的重要议题。
6月,国务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将治理空气质量提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调火电企业上网电价,并规定企业要对脱硝除尘机组进行“清洁费”补贴,大用户直购电政策也密集出台;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未来五年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为节约过度能源消耗作出积极指导。
与此同时,从去年上半年风电站、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以及部分煤矿、电网、油气管输等项目审批权的下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部门正进一步加快从管项目到控总量的放权改革。
3月,国家能源局和原电监会整合后重新组建了新的国家能源局,当月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也首次亮相;7月,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上调,目的在刺激清洁能源生产并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出现“井喷”,并网、电量收购、补贴、土地政策逐一细化,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电站投资开发提供了多重保障。
梳理过去一年能源领域诸多动向可知,能源领域改革已经显现“动真格”的形式,用“来势汹汹”形容并不为过。
展望2014年,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中国非常规油气(尤其是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核电步伐是否加快,都成为业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已箭在弦上之时,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价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维持能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但也要避免“一价改就涨价”的怪圈,不能出现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的高价,努力让科学的市场价格体系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基石。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6%,这意味着大批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目前全国推进速度来看,落后产能淘汰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事关目标的完成,更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能源改革全面深化的2014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