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一周前宣布公司的神秘新项目——通过无人机来在30分钟内将货物送到购买者手中后,围绕该项目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比如,eBay公司的CEO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就将贝索斯的新计划视为“虚幻的东西”。
而另外的一些质疑声音都与类似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遇到的挑战有关,比如政府管制、技术可能性、隐私保护等。而最不明智的质疑,则仅仅简单地将其视为贝索斯的一次作秀。
不错,由于亚马逊是第一家公开且郑重宣布(至少是声音最大者)正在尝试无人机送货的电商公司,这有助于强化亚马逊在生产效率创新方面的领先形象——实际上,如果亚马逊不这样做,它就可能在这方面被抢去风头,因为UPS、谷歌以及中国的快递公司顺丰等直接和潜在竞争者,也已经跟着宣布有了类似项目。
但类似无人机送货这样的尝试对亚马逊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对亚马逊而言,它的未来很大一部分要仰仗能否保持在价值传递方面的效率优势。在这方面,它和另一家美国电商巨头eBay走了完全不同的路。
亚马逊试图通过在更多环节垂直一体化来提高价值传递效率,包括用户终端、互联网平台、订单执行等,而eBay则更倾向于建立一个价值发现的社区,价值的传递在这里是通过开放生态系统来实现的。就是说,即便无人机送货真成为现实,eBay也可以通过和类似UPS这样的公司合作来使其为己所用。
可以说,亚马逊选择了一条西西弗斯式的道路——由于它在用户终端、基础架构和订单执行等环节同时发力,它就必须始终在每个领域同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展开竞争并获得相对优势,比如谷歌、IBM和UPS等,如果它不能做到这点,那些采取更加开放体系的公司,就可能通过同这些公司进行合作而侵蚀其在电商领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亚马逊正是通过始终保持微弱盈利的方式,来对那些效率和能力稍逊的公司保持高压态势的,而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它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在生产效率的提升中保持领先地位。
这似乎就可以理解,贝索斯一直对那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进行投资,比如去年初,亚马逊就曾以7.75亿美元收购一家名叫Kiva的能够帮助提高仓库中货物搬运效率的机器人公司。
今年头9个月,亚马逊的毛利率为27.6%,其中订单执行成本占到了收入的11.6%,这意味着提高物流方面的生产效率能创造很强的盈利弹性,这还不算自己掌控物流在改进用户体验、降低沟通成本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在亚马逊的财报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长期。也许在一些地方的特定时间,可以通过人力或其他更少自动化的方式,实现更低的订单执行成本占比,但从长远看,通过更高的自动化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谷歌为什么会热衷于太阳能这样与其传统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那是因为谷歌试图建立的竞争力并非搜索,或者移动互联网,而是未来重要的技术及其应用的议程制定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它在资本市场和最顶尖的技术人才那里建立信心,而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