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
9月,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下称“光伏学院”)开学了。这个全国第一家开设本科光伏专业的学院,今年招收了34名新生,招生规模不到往年的一半。
尽管国内光伏行业已出现回暖迹象,但光伏学院的师生们仍小心谨慎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在他们看来,光伏产业和光伏教育的真正复苏,现在还言之过早。
“大学白读了”
“我后悔选择了光伏这个专业。”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届毕业生刘晶晶无奈地说。
2009年,刘晶晶刚入学时,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正风光无限。
当时,国内光伏行业正盛极一时。成立于2008年的南昌大学光伏学院被视为江西省光伏教育的“明星”。学院成立时,高层人士亲自为学院揭牌。赛维、晶科等龙头企业和学院关系密切,合作频繁。
高就业率和高行业进入率一直是光伏学院师生的骄傲。当时,毕业生进入光伏行业的比例高达80%。2013届毕业生吴永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的学长、学姐去光伏行业的都很吃香,月薪随便六七千。”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于立新甚至坦言,“那个时候,做光伏比贩毒还赚钱。”到企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干满一年,年薪拿到10万都很轻松,而且节节攀升。
曾在赛维工作的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1届毕业生艾振强说,2010和2011两年间,为了从赛维挖人,很多光伏公司在赛维总部所在地——江西新余设立办事处,只要是从赛维跳槽出去的,几乎都接收,薪水翻番,甚至三五倍。
但包括刘晶晶在内的光伏学院师生,很少有人想到,如今,光伏产业会如此艰难。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年有7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只有3人到光伏企业工作,月薪两三千元;而2012年,该学院进入光伏企业工作的有5人。
艾振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第一届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毕业生,自己的49名同班同学毕业时几乎都进入了光伏领域工作。后来,赛维、晶科等光伏企业接连陷入困境,薪资不能保证,“连厕所里的手纸都不能保证了”,艾振强说,同学们纷纷跳槽,目前只有3个还在干老本行。艾振强如今的身份是一家媒体的记者。
吴永华所在的2009级1班,36名同学中,有14人选择了考研。9月份开学后,吴永华已经是暨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没考研的同学则奔波并落脚在各行各业,除了光伏行业。”吴永华说,最可怕的不是光伏行业的低迷,而是光伏专业的学生对这个行业普遍失去了信心。“这个专业落差太大了,从前几年的大跃进到现在的低潮,光伏产业根本谈不上健康发展,我们对这个专业很失望。”
据了解,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与光伏产业相关的LED、半导体等行业就业。据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届毕业生曾祥介绍,光伏发电的原理与LED的原理恰好相反,因此从事LED行业,对于光伏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一个光伏专业的毕业生被迫去LED产业工作,在心理上多少还是觉得有些不太适应,甚至很尴尬,不少同学觉得自己大学“白读了”。
“其实,我们内心真的很想从事光伏行业,这毕竟是我们当初亲自选择的专业”,吴永华说,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企业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学院”
2011年冬天,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院牌被凛冽的寒风吹掉了,后来再挂上去时,原本显眼的赛维的Logo消失了。
对此,南昌大学光伏学院院长周浪并不愿意过多地解释,只是简单回应说:院牌被大风吹掉了,是天气原因。
不过,也确实是从这一年开始,南昌大学光伏学院与国内光伏产业一起步入寒冬。
之后的2012年,江西光伏龙头企业赛维传出资金链紧张甚至濒临破产的消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尚德则在2013年春天破产重组,天合光能、英利等其他大型企业则债台高筑、风声鹤唳。加上国际市场美欧双反制裁的接踵而来,中国光伏产业内外交困,彻底陷入低谷。
而作为江西光伏产业扩张的伴生品,南昌大学光伏学院得到企业的“输血”越来越少,行业进入率急转直下,光伏专业的定位左右摇摆。
“今年的毕业生,进入光伏行业的学生比例是自建院以来最低的。”电话中,周浪略带倦意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在光伏方面培养他们,如果出来后不在光伏行业就业,是一种对资源、人才的浪费。”谈到目前的就业形势,周浪的话里不无可惜。
光伏学院,曾是南昌大学一块响亮的招牌,是周浪院长引以为荣的自豪。
2008年,江西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称“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光伏产业人才非常紧缺,这将成为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最大的制约瓶颈。”同年10月,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正式创办成立。它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开设光伏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
当时,江西省的光伏产业正兴旺发达。仅2010年,江西省28家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光伏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74.94%;主营业务收入416.23亿元,同比增长97.38%;利润总额53.99亿元,同比增长176.87%,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江西省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和政府大力扶持光伏人才教育的背景下,江西省出现了一批光伏高等院校和专业。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成立后,一如最初的产学研结合设想,和江西省的大型光伏企业迅速进入“蜜月期”。赛维、晶科等龙头企业和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包括“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在内的一系列科研中心,学院每年接受大笔来自企业的资金用于科研项目。赛维LDK首席技术官万跃鹏受聘为南昌大学光伏学院客座教授,周浪则成为赛维LDK技术研究院委员会委员。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去赛维LDK、晶科、旭阳雷迪等光伏企业实习,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毕业后可优先录用。这些光伏企业也会在每年3、4月份定期来学院进行人才招聘。
但随着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双方的蜜月期结束。企业每年的赞助资金和招聘名额都逐年递减。
周浪没有告诉企业赞助资金的具体变化,他说:“如果企业陷入困难,不提供资金,也是很正常的。”
赛维公司的媒体负责人告诉记者,赛维和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合作从以前的“每年拨款”改成了如今的“专项拨款”模式,即不再每年提供固定的资金,而是根据特定的项目进行科研资助,而且这种力度在逐渐减弱。
这种现状在周浪看来,并不意外,“企业和我们的合作是弹性的,并没有什么条款约束,现在他们自身都难保,哪还顾得上学院?”
“如果行业持续不景气,可能会停招一两届”
光伏专业教育的一个核心点在于科研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光伏产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然而,据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届毕业生胡永介绍,目前,学院里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也不能怪学院,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一套实验下来几十万,现在企业又困难,没了资助,我们哪有实力去做实验?”
周浪告诉记者:“一些比较小的研发活动,我们还是会照常进行。但一些大项目、投资比较大的实验,我们暂时不考虑。”
光伏产业由热到冷,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专业定位也在发生改变。
到目前为止,南昌大学光伏学院只开设了一个专业。据周浪介绍,2008年学院设立时,想将专业名称定为“光伏材料与器件”,但江西省教育部门认为,专业的名称应该宽一些,涉足的领域应该更广一些,所以,最终将专业名称设定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起初,周浪对这一设置并不认同,“我们国家那么多院士、教授,哪一个是在新能源领域里面每一样都懂的?什么都学,要么是什么都学不好,要么就是学得累死了。”所以,新专业设立后,周浪仍然坚持,“我们侧重、系统学习的,就是光伏”。
但在经历了两届行业低就业率之后,周浪的这一理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周浪告诉记者:“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在产业前景和产业现状间寻找一个平衡,我们的教学要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性之间去努力平衡。”本科教育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广的基础,尤其是光伏这种工科的专业,学生应该有能力从事很多不同的专业。“本科生掌握好基础的内容要比学会行业技能更重要”,技术上的东西你到了企业很快就能上手,但物理化等基础学科没有掌握,那可能就是学生们永久的缺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想法也慢慢被学生接受。
“如果光伏行业持续不景气,我们可能会停招一两届,然后再看行业情况来判断。”谈到学院的发展方向,周浪显得更加谨慎,“如果就业方向不那么明朗,我们就会更加注重基础;如果就业方向比较明朗,我们就会偏重专业技能方面。这会根据行业情况去做出教学计划的调整。”
周浪也在给学生们打气,他和同事们反复向学生们讲述中国光伏行业的优良前景。他说,地球的生存、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太阳能,未来这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光伏人才需求将持续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当初办这个专业不是因为一两年、几年之内的考虑,而是立足于太阳能新能源未来长期的发展。我认为,光伏产业在未来20年内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今年二季度,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国内光伏行业排名居前的企业均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上述三家企业的光伏组件发货量环比分别增长了23.6%、64.4%、44.3%。天合光能的营收环比增速甚至达到69.4%。
周浪谨慎地表示,行业回暖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产业的变化不会那么快反馈到教育领域,作为独立教育机构,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教学设置本身仍将保持稳定,立足长远,而未来光伏产业及教育的真正复苏可能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