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提高了光伏企业准入门槛。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这预示着,今年年底前,湖北省光伏业或将掀起一股兼并重组风潮。
提高光伏企业准入门槛
《规范》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等方面,对光伏企业划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提高了准入门槛。
比如,在生产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规定光伏制造企业严格控制新上的、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同时,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在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方面,规定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质量管理方面,规定企业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件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质保期不少于10年。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光伏电站项目
此外,《规范》还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其产品将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而且必须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标。
记者注意到,其实,早在去年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已经对“准入条件”有所涉及。
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国栋告诉记者,此次出台的《规范》,正是该《规划》的配套政策之一,“必须通过提高门槛来淘汰落后产能,刹住项目盲目建设风,扶植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逼迫企业转型否则倒闭或被“吞”
此次《规范》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不达标,即必须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标。这意味着,光伏行业优胜劣汰将加剧。
据湖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近5年来,湖北省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产能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湖北省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13家,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黄石、恩施等地。
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宜昌九州方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负责人均称,随着《规范》的实施,光伏制造行业的整合大潮将在今年年底前陆续启动,在此过程中,技术不精和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将可能成为破产重组对象。
其实,早在去年欧盟启动“双反”调查以后,包括湖北省在内,国内大批小型光伏企业纷纷倒闭。此次《规范》出台,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扶持一批大型领军企业。目前,湖北省的兴隆源、日新科技和九州方圆等规模企业,已成功实现转型,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销售。
不过,也有企业负责人称,此次《规范》实施后,大唐能源、中洁能等大型央企将更具优势地位,很可能会成为整合重组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