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美国市场,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实行了多元化和创新的支持政策,美国的光伏应用市场迅速发展。美国并没有采用流行的全国式FIT补贴模式,而是采用初始投资补贴、电价补贴、光伏投资税收减免、绿色电力证书、净计量电价等一系列政策,与FIT相比,其更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美国政策补贴方向其实与日本类似,都是大力顾及了消费者的利益,力图减少业主一次性投资,调动居民安装热情,在纵向层面解决了阻碍光伏发展的根本问题。反观中国,中国将政策补贴的重心放在了企业层面,通过花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建筑一体化补贴等,让企业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对光伏却并不“感冒”。
中国分布式发电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真正商业化的分布式工程很少见,光伏政策需拓宽扶持面,才能逐步形成完善商业运行模式。从这一点来看,光伏政策还需更“贴心”,电网全额收购、企业及时拿到补贴资金只是一个基础,政策或许需考虑的更周全。
企业观望拖延,实际装机量或打折扣
中国将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从21GW提高到35GW以上,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补贴力度和资本投资热情。根据媒体报道,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电量补贴标准已经确定为0.42元/千瓦时,这一补贴额,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却难以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
某央企光伏电站项目主管贾亮(化名)表示,“现在就算我们自己有钱,也不会投进来。”贾亮说,虽然根据政府的度电补贴,一个项目看似可以拿到8%左右的内部收益率,但项目进行中,高额的银行融资成本和用电需求的不稳定性,都有可能使收益大打折扣。甚至有专家预测,按照一个地区最高500兆瓦的补贴规模计算,第一批14个示范区将带动约7吉瓦的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但由于受资金限制,第一批示范项目只有2~3个项目能够启动,年内拉动的市场仅在200至300兆瓦之间。
国务院政策出台后,补贴从何时开始按月发放,电网企业是否会严格执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所需资金仍然未明确来源,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加剧分布式项目投资者的观望态度。绝大多数投资者拿到项目后,会故意拖延建设时间,走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老路子。
除了收益率偏低外,企业面对的投资风险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分布式项目倡导自发自用,开发商必须同建筑业主签订节能管理合同,企业将节省下来的电费转交给开发商,合同的执行等问题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发商承担风险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