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08-27 11:20:41 作者:Sunny
来源:中国电子报
央企大手笔急于跑马圈地
各央企继本月初于一周内分食逾500亿元的电站项目之后,又成立了“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打造
光伏电站国字号军团。
与囊中羞涩保持观望的民企不同,各央企继本月初于一周内分食逾500亿元的光伏电站项目之后,日前由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和招商新能源集团牵头,联合国电南瑞、保利新能源等国字头企业的“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在京成立。据介绍,该组织将通过整合这几家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势,打造光伏电站从设备供应、融资、设计建设、并网服务到运营维护一体化的国字号军团,在未来5年内开发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GW的光伏电站。
“这正是国字头企业开始组团进军光伏业的加码之举。”张为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民营光伏企业不是不想参与建电站,而是看到了机会却没有钱,银行目前丝毫没有放松对光伏企业的贷款,所以民企只能看着央企大举扩张。”
而央企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目前主攻集中式电站的航天机电总经理徐杰坦陈:“现在电站融资非常难,我们央企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所有的光伏电站项目都需要一年期的连带责任担保,这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做到的。我们央企能一下拿到100亿元的授信,但民营企业就很难了。”
7月底,国家能源局将总投资近300亿元的无电人口区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建设项目全部交给了华能、大唐、国电、华电等央企,民企无缘分得一杯羹。对此,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称:“项目大多处于西部偏远地区,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经济效益差,而这些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建设热情高。”
“我们不否认以上企业的卓越实力,更不怀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张为表示,“但随之而来的光伏电站投资大潮中却有需要我们警醒的地方。”他强调,不难看出,现在很多央企都是在抛开成本接项目,亏损不要紧,先把地“圈”起来再说。
知名财经评论员周俊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轮骤然而起的光伏“大跃进”,不过是复制了以往政府出钱、企业抢项目扩大投资、最后留下产能严重过剩的一张让我们看惯了的“路线图”。周俊生表示,市场能否接受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手笔扔下去的投资才能产出效益。
“照这个发展架势,央企如此大力度地在光伏下游应用领域扩张,相信也很快会向上进军组件领域。”张为认为。
相关链接
2013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工作会议,提出华能、大唐、国电、华电等将承担光伏独立供电工程任务。据悉,相关光伏独立供电项目合计583个,总投资294亿元。
2013年8月5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200亿元包揽了宁夏全区2500兆瓦沙漠生态光伏电站的建设。
2013年8月6日,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花落中航工业集团。未来3年内,该集团将在20个城市陆续投资38亿元,建设400兆瓦分布式发电系统。
2013年8月9日,招商新能源集团通过旗下金保利新能源收购中利腾晖位于青海、新疆、甘肃、江苏等地共计约30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全部股权。
2013年8月22日,招商新能源、国电光伏等发起成立“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该组织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发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GW的光伏电站。其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建成容量为400MW、600MW和1GW的光伏电站。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