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葛8月1日发布公告称,山阳科技接到了两份匿名举报包裹,指出其前执行董事吴以舜博士在多晶硅的试产过程中伪造资料。
消息一出,即刻引起轩然大波。受影响的不仅是马斯葛,海润光伏试图打通产业链的计划恐被迫搁浅。在此前的7月19日,海润光伏与香港马斯葛集团签订了无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合作在中国台湾兴建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设施,以及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
“海润光伏此次选择马斯葛,可能是看中马斯葛全资控股子公司山阳科技生产多晶硅的能力。”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宇对记者分析。同时,他还表示,因为多晶硅是整个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海润光伏或借此合作来打通其光伏产业链。
然而突然其来的变故让海润光伏措手不及。7月初,马斯葛便收到相关匿名举报;7月26日,吴以舜在对质会上承认其向反应装置中倒入杂质来掩饰操作流程。
彼时,山阳科技被指造假的“氢气协助减少燃烧”生产多晶硅这一技术曾被马斯葛给予厚望,认为其“拥有无限竞争优势”。海润光伏似乎也对这一技术颇具信心,2011年马斯葛公告中称,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海润光伏就山阳科技试产多晶硅的样品进行独立测试后,认为“完成之先决条件已达成”。
更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在《合作备忘录》中,海润光伏宣称与马斯葛并不存在任何关联,但记者却发现,马斯葛曾于2011年1月12日与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及ImproveForever订立认购协议,以每股认购股份0.40港元的价格向其发行了3.54亿股股份,而ImproveForever为杨怀进全资持有。
对于以上种种疑惑,海润光伏与马斯葛一致地保持了沉默。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而其董秘陈浩则对记者表示所有的内容都在公告中,其他不便透露。
编织多晶硅骗局长达三年
吴以舜的多晶硅的谎言整整编织了三年之久。
2010年8月3日,马斯葛受到吴以舜利用“氢气协助减少燃烧”工艺生产多晶硅的技术的吸引,与山阳科技直接卖方吴以舜等人签订了初步协议,以收购山阳科技50.1%的股权。随后,分别于2011年7月14日及2012年1月4日,马斯葛完成收购山阳科技100%股权。
据公开资料显示,山阳科技是一家于中国台湾注册成立的公司,主要业务为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而吴以舜则是山阳科技的灵魂人物,也是这项专利的拥有者。收购完成后,时任山阳科技执行总裁兼技术总监的吴以舜被委任为马斯葛的执行董事。
然而,自马斯葛收购完成后,山阳科技的多晶硅却迟迟不能投入商业生产,对此吴以舜辩解为,其位于台湾宜兰厂房的模组化生长线状态良好并且技术熟练,无法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是基于不可预见的原因。
据马斯葛2012年年报介绍,吴以舜这项生产技术,即运用“氢气协助减少燃烧”工序生产多晶硅,并将产生的氢氟酸及氟化钠將已环闭方式处理,这样一来有关物质将重组成为氟硅酸钠。氟硅酸钠为硅原料,可用作生产“氢气协助减少燃烧”工序所需之四氟化硅。马斯葛认为该种方法较其他现有的生产程序(例如西门子或硫化床反应器工序)更为环保,并能以更有成本效益的方法生产多晶硅。
对此,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表示从未听过这种方法,“今天主流的技术是经过几十年的淘汰、不断试验选择后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来说,能想得出的都想出来了。”
任浩宇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吴以舜所称的这项技术基本上不太可能存在。“山阳科技宣称达到的效果,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可能都无法做到。”
或因如此,在山阳科技多晶硅22次试产过程中,吴以舜蓄意将一些杂质倒入反应装置从而向厂房工程师掩饰操作流程。马斯葛的另外两位董事认为,吴以舜倒入的杂质为其从外引入的多晶硅,来达到伪造测试结果的目的。
周浪对记者分析说:“所谓的杂质可能是高纯度的好硅料。通过加入高纯度好料来达到试产标准并用于统一生产,这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仅是为了通过试产检测,那就不行了。因为掺得过分了,会影响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