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走到了这一步”
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为何会步入今天的困局,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认为,“包括尚德在内的太阳能产业,走到今天,与行业内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都脱不开关系”。
“实际上,光伏行业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不断有人在呼吁,污染严重、国内外市场不平衡、产能严重过剩、业内恶斗、地方之间为GDP纷纷上马大项目等等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问题,但是很多人都不敢把问题讲得太明白,即便讲了也没人听。为什么?因为企业、政府都成了这条利益链上的蚂蚱,官员要政绩,企业要政策支持,投资方要利益,谁也不能让这根链条出问题,谁要斩断这条利益链谁就成了公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谁都知道问题,但就是眼睁睁走到了这一步。”他说,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这说明上层早就注意到了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但却是回天乏力,通知一出,很多人着急了,银行不给贷款了怎么办?各部门不给政策了怎么办?于是就出来了各种反向的解读。”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当时,多位长期为光伏产业鼓与呼的专家就这样说——“产能过剩的表达并不确切”、“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困难来自于‘政策支持不够’而非‘技术障碍’”、“市场有能力通过优胜劣汰挤干泡沫,降低成本,形成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
行业洗牌已成必然
价格承诺方案的达成,将使中国企业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额关税,为光伏企业保住了欧洲市场60%的份额。但出口数量如何在国内企业间分配将成新问题,光伏产业将在复杂环境下加速整合。
国务院会议几次支持光伏行业整合后,整合已悄然启动。但产业整合的效果却不会立刻体现:尽管部分资金状况好的企业开始盈利,但也有部分企业在破产边缘挣扎,一不小心就会被划入“落后产能”的行列。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来自彭博社的新能源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晶硅组件产能共60.3GW(1GW=1百万千瓦),其中来自中国的产能就高达40GW。也就是说,全球2/3的光伏产能在中国。而当年,全球光伏的装机容量也就是30.5GW。
国内光伏企业有几百家,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如何降成本、提质量、创新技术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欧委会公告,只有应诉的95家企业可以参与价格承诺安排,其他企业则要被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国内的光伏企业可能迎来大变动。业内人士提醒,在产能过剩并未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国内光伏产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