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对合理的分布式度电补贴政策
此次,大家对"集中式"的"分布式"意见颇大,将绝大部份投资人挡在门外,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参考一。根据国八条的精神,不需要补贴的放开建。
参考二。根据国八条的精神,这里可以对相对发达的地区,一些高耗能的诸如钢铁,水泥,有色等产业强制其安装。所花资金也不大,一个10000平方的厂房,其屋顶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安装0.4MW-1.2MW的样子,所花费资金也仅仅是在300-800万左右。以其自身电价水平4-5年左右就可以回本。在中国,有时候行政手段是最有效用的。
各地还可对新建厂房可以按要求配置一定的光伏应用,为防止欺上瞒下,可引入电量考核机制。将来完善碳税或是碳交易后,这些项目会另一批收入。
参考三。完全备案制,固定一个全国统一补贴价或是区域统一的补贴价,先到者先得。此方案有利有弊,德国就是前车之鉴,2011年装机7.5GW,其中有3GW是在最后一个月补贴下调之前完成。此方案极易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不看好。
参考四。对于确实需要一定补贴的资金才能启动的项目,还是要引入竞争方式来发现价格和补贴标准。
经过测算统计中国仅仅是当前的屋顶资源的1/3就足够建设400GW。而到2015年的装机计划才35GW,如果按规划后面两年给与分布式的空间大约是10GW左右,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假定度电补贴上限是0.42元/度,价低者得。未来一两年可以是按季度,也可以是按半年度,各省按所需要补贴价格由低到高上报100MW-200MW的项目到中央,中央从这些4-6GW左右的项目当中,选择审批所需补贴资金最低的1-2GW项目,同时可以公布其它未批项目的情况,公开透明。
为防止31个省市的所有项目串通统一价格(这几乎不可能),对所需补贴资金相同的项目,按其申报企业的名称第一个字笔画进行排名,笔画低者得项目,笔画高者下一批再报名,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即使所有的项目上报时填写的所需补贴资金都是0.42元/度,也仅仅只有1/6-1/3的项目获批。这就会让一批真心实意,自愿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企业,在合理回报的前提条件下降低申报补贴资金。价低者得,谁都无话可说,公平公正。
弊端,不排除个别企业盲目低价。相信即使再盲目也不至于倒贴资金申报项目。同时鼓励企业先建再报,或边建边报申请补贴,在价低者得的前提条件下,只要0.1元/度的补贴的项目又何必花大气力去补贴给要0.45元/度的项目呢。毕竟钱不是无限的。由于日照条件和当地电价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为防止个别省份过度集中,可以适当控制各省规模。同时鼓励各省市配套地方资金。
落实补贴时间和完工时间的限定,国八条的精神指的原则上20年,那是地面电站,向风电看齐。分布式度电补贴如果固定额度,固定20年这个有点说不过去,过去20年的电价是翻番的涨,未来20年能涨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可以按实际发电年份,明确档次递减也是可行。比如设定企业所在地的电价超过1.5元/度时,或是脱硫电价超过0.7元/度时,补贴给与取消。
考虑过去金太阳的弊端,分布式度电可以不限定完工时间,但是要限定补贴时间,自项目公示之日起,补贴资金核发时间是8年,如果拖两年那就只能拿6年的度电补贴,拖4年那就是只能拿4年的补贴,逼迫申报项目的企业尽早完工。8年之后,投资已收回,后面纯收益,未来8年电价还有上涨空间,有可能已经抵销这0.1-0.42元/度的补贴。当然这仅仅只限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发电,地面电站还是应该要以20年补贴为限。
对于有些项目,屋顶面积确实大,而限于当地电价,自发自用电量不足的,或是施工成本过高的,可以缓一到三年再建,等未来几年电价涨上来,光伏装机成本降下来再建不晚。毕竟在中国能装分布式的屋顶还是很多的。
参考五,加速国内"绿证","碳税","碳交易"的推出,从根本上解决补贴资金的来源问题。
根据十二五和十三五的规划,以及未来几年光伏装机的降本路线,未来电价的上涨空间,碳交易或是碳税的推出,中国也就是3-5年的补贴,光伏的未来还要平价为主。
小结:鉴于怎么也出不来的细则,老虎和苍蝇还是打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