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不是“速效救心丸”
受到国外竞争加剧和国内内需不振的双层挤压,国内不少多晶硅企业已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
来自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进口多晶硅共3.4万吨,其中,美国占34%,韩国占比24%,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的所有产量则只有2.8万吨,仅有6家多晶硅企业还能维持开工生产。
翘首企盼已久的多晶硅制裁已经落地,对国内的多晶硅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文杰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在宜昌有做多晶硅的投产,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没有生产了。停产1年之后,我们计划月底重新投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提醒说,本次初裁对国内企业的提振利好作用不会如希望的明显。一方面,征税对美韩的实际影响有限。目前市场上,美国多晶硅的平均价格是13美元/千克,远低于韩国的18美元/千克以及国内企业的17美元/千克。美国虽被征以高税,但仍能保持价格与其他持平,而韩国最大厂商被征的2.4%关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国内产能依旧过剩且更加恶化。预计今年多晶硅产能将达14万吨,但业内乐观估计的需求只有8万吨,另外,我国产业格局严重不平衡,今年上半年2.8万吨的产能中,江苏中能一家就生产了2.2万吨。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不可掉以轻心,制裁并不是“速效救心丸”,市场空间仍然需要企业自强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