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光伏业前景的盲目乐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尚德电力对风险的判断。宽松的融资环境、长期的政策利好都使尚德电力忽视了对风险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同时,施正荣带有激进主义的个人风格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风险偏好,即使外部风险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但经验主义带来的自信和多年政府扶持的现实催化了他与市场对赌的决心。
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帮助其抵御系统性风险已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惯性思维。企业领导者需要清醒地看到,外部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阶段性地帮助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却不会帮助其分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通过透支的方式短期逐利,其后果必然是长期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最终需要企业来埋单。
三是缺乏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从尚德电力后期一系列失误来看,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决策环节,但这些决策失误不能完全归咎于决策者,更重要的原因是尚德电力没有一套健全的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企业决策风险往往表现为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标准不清晰、决策人的能力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造成了企业在集体决策时议而难决,或者“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对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基于风险的决策机制,其关键是要明确基于风险的决策标准,即把对决策事项的风险评价结果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这也是风险承受度融入业务管理和决策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