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也相继逐鹿新能源市场。按照深圳市政府的相关政策,从2010年开始,连续5年,深圳每年从财政拿出5亿元支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深圳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上海市则走差异化路线,《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把核电、太阳能、风电、智能电网和IGCC(整体煤气化(11.04,-0.08,-0.72%)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作为新能源领域率先培育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到“十二五”末,上海市新能源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
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说。“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新能源的需求市场大,投入的钱保证能赚回来,新能源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突破口。”
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5万亿元。未来十年新能源产值达15万亿元。
新能源发展瓶颈待解
多位专家表示,新能源发展看上去很美,但真正走到前台尚需时日。张国宝就称,中国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以及东北、西北一带,局部地区风电比例较高 (有的地方超过20%),但由于输电线路建设滞后,这些地区的大量风电送不出去。2012年我国弃风电约为200亿千瓦时左右。
此外,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重税落锤在即,国内该产业也即将面临一次大洗牌,这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两头在外”的窘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分析说,之前“重制造、轻应用”的发展模式正是当下该产业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在美欧 ‘双反’危机下,我国光伏产业暴露出了产业的脆弱。太依赖于国外市场,产能过剩,但内需市场却没有打开”。
在新能源推广应用方面,补贴是重中之重,以光伏为例,2010年火电成本为0.3元,风电发电成本0.5~0.6元,而光伏发电成本高达2.5~3.5元。目前我国的光伏电价补贴政策并没有最终确定,这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投资光伏电站的积极性。
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表示,具体的补贴电价、补贴的年限和结算的方式等,都还不确定。“很多政策都是原则性的,很难操作。由于电价补贴政策不确定,投资者不敢轻易投资。
为了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国务院将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监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对新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
“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并网,现在将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监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对新能源并网来说,起码在总的关系方面是理顺了。”孟宪淦说。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将大幅下放水电、火电、风电、电网、油气管道等能源项目审批权限,符合条件的项目将无需再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