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6日,陕西有色集团发行的“13陕有色债”债券正式交易流通,债券总规模超过1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年产1GW的光伏电池项目,总投资为96亿元。这种逆势扩张的思路其实与巨头抄底的想法不谋而合,也说明巨头抄底是具有可行性的,不是单纯的烟雾弹。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可能会呈现出两种走向:一种是集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为一体的大型光伏企业,这部分企业以现在的一线组件企业为代表,毕竟行业“洗牌”过后部分一线企业还将存在。而且2013年一线组件企业纷纷提高出货量,晶澳预计2013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将达2.5GW,而组件产量为1.8GW;天合光能预计出货量将增加20%至30%,超过1.2GW;阿特斯阳光电力预计2013年全年组件出货量约为1.6GW至1.8GW;昱辉阳光预计2013年组件出货量将在1.4-1.6GW范围内。但随着组件利润的降低,这些企业将重心放在电站投资方面,部分产量则选择对外销售。
另一种走向是存在大量的电站开发企业和少量几个大型的组件制造企业。这其中小型电站企业不再独立生产组件,而是选择代工模式或直接外购,因此大型单一的组件制造企业也会有生存空间,当然其制造成本必须低于一体化的组件企业。
总之,巨头抄底光伏不一定在销售渠道方面拥有优势,因为他们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销售产品,而是代工,只要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这种盈利模式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特别是随着分布式发电在中国的兴起,光伏分销商数目会变的越来越多,为大型组件代工厂商的生存提供了土壤。笔者相信,资本抄底光伏绝非炒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