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吉阳集团董事长孙良欣对外介绍称,该集团是一家能够研发所有生产装备,并拥有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包括建厂能力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正因为此,该公司在兴安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超过了别人10年才能达到的产值。根据公司规划,“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集团将在兴安实现千亿元的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当地媒体引用官方说法称,预计在2011年,“兴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甚至更多”。
这一预估最终未能兑现,在2012年2月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兴安县县长阳明称,该县光伏产业虽遇寒冬,但仍实现年产值达4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1%,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状元产业。兴安县官网上的一则消息则称,光伏产业在2011年实现年税收约7000万元。
在光伏产业进入全球性“寒冬”的关口,即便是47亿元,也被业内视为乐观。而这种乐观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12年11月下旬,一篇题为《广西兴安疑以光伏之名圈地雇人领月薪表演上班》的报道广受关注,该报道对兴安县官方所称光伏产业产值达47亿元、税收达7000万元说法提出质疑,兴安县的光伏产业陷入舆论漩涡。
兴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柱国在接受法制网记者采访时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县光伏产业产值为46.53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的41.93%,上缴国税1000万元、地税4199万元。”其中税收总数5199万元与兴安县官方此前公布的7000万元也有较大出入。
这些数据上的不统一,在“雇人表演上班”说法遭官方否定后,被视为当地伪造光伏产业“虚假繁荣”的又一个证据。
而一个被兴安当地民众广泛视为造假的是,2011年年初,该县城区迎宾大道、志玲大道两侧的路灯上,被安上了两片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电池板的电线被绑了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并未与路灯接通。这意味着,每天都正常点亮的路灯,使用的还是电网的电。
近两年来,这数百盏路灯成了当地出租车司机口中的笑话,而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昂贵,很多人质疑官方为搞形象工程而耗费大额财政。
法制网记者联系上兴安县路灯管理所李所长进行求证。他告诉记者,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确已经安装近两年,但是电池板都是由中科联伟达公司赠送的,由于使用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将现有的路灯更换掉,政府一直未拨付这笔钱,所以拖延至今。而最近购买路灯的200余万元资金刚刚到位,正在进行采购工作。
“原来的路灯都可以使用,换下来以后怎么办?”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