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新订单创新低,钢价跌至18年前水平,制造业困难重重。
金融寒冬,危机行业觅突围之路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信息,今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利润同比增长3%。2012年接近尾声,制造业困难重重的一年中,工业企业交出了规模稳增、利润微增的不易答卷。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部分行业乍暖还寒:全球造船新订单创1999年以来最低,钢价跌至18年前水平……“这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冷的冬天,但花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得撑过去。”沪上一家船厂经营者的话,描述了处境之难,也代表了众多企业寻觅突围之路的决心。
钢企自救,产能转移
1—11月,国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47.9%,成为炼油行业之后,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工业行业。这其中,钢价节节败退,最低跌至1994年水平,成为行业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控制产量、提高质量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1—11月,全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增速同比放缓6.9%和5.9%,但相比低迷的市场需求,整体增幅依旧难以消化。年初起,各大钢企就开始采用各种“自救”办法。进入农副产品、轻工产业、餐饮、物流等低门槛、快收益的领域成为应急选择。但也有一些企业将钢铁主业的降速与升级作为治本之策,山东、河北等地的个别钢企开拓细分市场,人无我有的独特产品虽然产量不高,却利润丰厚。大型钢企如宝钢,今年以产能转移和升级为调整主线,自主新工艺和新产品使之打赢“利润保卫战”。
船市搁浅,及时转舵
据国际船舶行业权威机构统计,今年截至11月,全球船舶行业新造订单量同比大幅下降47%。其中对新造传统船舶投资金额同比下降26%,而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投资资金却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几近“搁浅”的船市中,“转舵”已迫在眉睫。
上海外高桥(600648)造船公司及时转型海工产业,近两年内分别与中外知名客户签订多笔先进钻井平台建造合同,今年11月,两座钻井平台同时总装,标志着上海海洋工程装备进入了批量建造的新阶段;江南造船厂今年逆势反超,完工交船量创历史新高,高新军品也成为其有力增长点。
在船东接船意愿普遍不强的局面下,沪东中华公司与更多优质船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服务创新,开创与航运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订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