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借用《围城》中一句话,"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 。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出“金太阳“政策,意在效仿德国的光伏激励政策的成功经验,推动本国光伏市场。问题是政策被“改良”地面目全非:强制入网变成建议并网,全部收购变成审批筛选,发电电价补贴变成事前系统补贴。真是差之毫厘,谬已千里。
金太阳政策执行三年以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金太阳政策采用的是事前补贴方式: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给补贴,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难以监管。电站建设采用次级组件,质量缩水,难以管控。目前能源局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事实——“钱发下去了却没见到申报的发电量。”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自2009年批复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仅有装机总量40%的发电量实现并网,其他工程均因各种情况未完成并网或延期。
金太阳政策在发布初期,正值光伏组件价格高企,光伏并网为电网所排斥,国内对光伏应用缺乏认识的环境,金太阳的光伏项目确实起到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示范、探索作用。但随着近年光伏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电池发电效率的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已经大大缩短,加上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开放,民间对光伏电站投资的吸引力和认知早以今非昔比。尤其是当前面对光伏外忧内困的危险处境,国家需要急迫打开光伏分布式国内市场的状况,金太阳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光伏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应该立即停止,改弦更张,时不我待。
现在是应该还原从德国取回真经的时候了,执行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IT),新政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所有光伏发电电网强制并网,没有商量
2. 全额收购,没有电站的大小门槛
3. 设定年度装机上限,先到先得,项目1MW以下无需审批(只要发电符合并网标准),改为备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