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主办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将于2013年首次落户中国,该竞赛被喻为“太阳能建筑领域的奥运会”。有来自13个国家35所大学组成的22支参赛队进入决赛,清华大学竞赛团队以优异的成绩入围决赛。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目的是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与创意,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以一体化的创新方式紧密结合,设计、建造并运行一座功能完善、舒适宜居、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能居住建筑,从而向社会展示单纯依靠太阳能,一样可以创造出功能完善、舒适而且具有可持续性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希望通过国际性大赛,加快太阳能领域国际化的产学研融合与交流,推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商业化运营方面的良性发展。
竞赛要求每个参赛团队设计并实际建造一栋60-100平米的住宅,以太阳能作为该住宅运行和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大赛设定建筑设计、能源平衡、市场吸引力等十项标准全面考核每个参赛作品的设计创新、生态技术整合、人居环境调控及能源自给能力等方面的性能,通过综合十个标准的单项比赛评比最终确定总体排名。
2011年7月,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院系师生为主体,与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密切合作,共同组成了以清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为领队的联合团队,报名参加此次竞赛,并于同年11月在概念设计环节以优异的成绩入围决赛。清华竞赛团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集成创新贡献智慧。
清华团队的参赛方案,名为O-House,是一幢真正意义上的“零能耗”住宅。
据介绍,清华大学团队方案着眼于新能源利用与建筑工业化的结合,从产品、模块、单元、单体到群体等各个层面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模块组合自由、建造迅速、充分利用新能源,真正做到零能耗。
“让绿色建筑攀上珠穆朗玛的高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教授介绍,在设计中,清华团队首先考虑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应变性设计,使建筑最大可能地受益于阳光,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其次,清华团队还认为在中国开展的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体现现代化、工业化生产精神的同时,也应当能够在中国产生共鸣,反映中国传统的造物精神。这些贴近自然并结合地域的设计理念都将在能量利用、节能设计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过程当中得到体现。O-House的设计旨在通过一个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循环产品的建造实践,为公众展示一个与环境友好的居住环境的可能性。一个基于中国传统的居住理念,结合高效能的技术手段及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居住场所即将成为可能。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的赛事不同,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不是一项通过短期评比,单纯考察最终结果的赛事,而是需要对过程中包括设计、建造、测试、比赛等环节的综合考察,因此,其竞赛过程十分漫长,前后总共历时两年。从2011年9月组队至今已历时15个月,为更好地参与此次竞赛,清华团队搭建了一个跨国界、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水学院、环境学院、电机系等多个院系的师生,与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通力合作。
竞赛要求各参赛团队在最终比赛环节,只能用10天时间完成太阳能建筑的所有建造工作,并保证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测试,这就要求建筑从结构、家具、水电系统等均需要考虑采用装配化的快速建造模式,并且还需要考虑远程运输的条件限制,这些都对现有建造体系提出了超常规的要求。
另外,竞赛还对比赛期间的内容作出了具体而“苛刻”的要求。例如,对于室内温、湿度控制,组委会提出十分严格的控制指标,要求创造出一个温度为22-25度之间,湿度低于60%的相对恒定的宜人居住环境,这对暖通空调系统选型和设备的精细化感应与控制系统均提出了极大挑战。另外,竞赛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能源消耗也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每个参赛队设计建造的太阳能住宅不但需要完全满足3-6名参赛学生正常的生活要求,即包括配备电视、冰箱、烹调灶具、洗碗机、洗衣机和计算机等整套日常家用电器及家具等生活设施。在竞赛测试期间(两周),还将包括邀请其他国家选手到“家”中做客的比赛环节,要求举办一次8-10人的晚宴。
正是由于竞赛赛制的独特性,以及其自身巨大的挑战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被形象地誉为“太阳能建筑领域的奥运会”。自2002年开始,该大赛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已成功举办了7届,历届大赛先后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中国等在内的100多所大学参加,为世人充分展现了世界住宅建筑科技和能源技术的最新成果。
清华大学参赛团队负责人介绍,“相信经历过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清华学子将会在设计水平、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获得能力提升,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益尝试和实践,为实践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